這些東西比起書畫來,當然就更通俗了,欣賞門檻也就更低,更易為遊客喜歡。
那些珠寶玉器,金銀器皿,寶石盆景裡的珍品,就甭說了。
價錢太高,鮮有人買,大家都是過個眼癮。
可這些廠家比較價廉的一些小物件兒卻沒少賣。
玉佩、玉鐲、玉扳指、玉熘子、琺琅香爐、鳥獸擺件、還有金銀首飾。
其中尤以寧衛民麾下的料器產品和天壇暖棚產出的花卉最為熱銷。
這還真不能說是寧衛民假公濟私的結果,主要是這兩樣東西的價效比太高了。
像料器,明明的原料只是玻璃棍兒,卻能做得比玉石更光潤。
而且東花市料器廠如今的技藝超過了國營料器廠,彷生技藝惟妙惟肖。
那些料器成品,無論是瓜果花樹,還是鳥獸盆景,擺在家裡實在是提氣啊。
中外人士,誰見了誰喜歡。
再說料器有大有小,有成套的,有單件兒的。
價錢上也就有高有低,選擇頗多。
而對於花卉的喜好,更是人類天性中的共同需求。
京城雖處北地,這個年頭冬季奇寒,且多風沙。
但也正因此,京城人對春的期盼之情比南方人更甚,全都寄託在了歲首的鮮花上。
在桉頭擺一盆水仙、迎春或臘梅,是京城中產家庭和富戶文人歷來的習慣。
尤其京城還是幾百年的國都,過去達官顯貴乃至宮廷過年,更是會不惜重金購買新鮮花卉。
比如松竹梅同植一盆的“歲寒三友”,玉蘭、迎春、牡丹合植一盆的“玉堂春富貴”。
乃至民國時期,清王朝覆滅後的旗族賞花之興仍舊不減當年。
反而還多了北洋官僚附庸風雅,和外國人群體的特殊消費需求。
這就讓京城的花卉種植行業特別發達,冬日培育花卉的技術日益成熟。
過去的京城,周邊十里八鄉都有靠花卉吃飯的花農,這種技術也一直沿襲了下來。
像天壇園方今年就按照舊日的方法,培育出了許多極具觀賞性的品種。
臘梅、碧桃、迎春、瑞香、佛手、香櫞、水仙、海棠、子孫石榴、子孫葡萄等各種奇葩異草,碧枝翠葉,奼紫嫣紅,令人目迷五色,心曠神怡。
說起來,雖是寒冬臘月,但擺在西配殿裡的這些花卉,反而看著比春夏秋三季顯得更加豐富多彩。
雖然寧衛民心知長春那邊今年就要壞事,沒弄來上千塊的君子蘭譁眾取寵,奪人眼球。
但這些花卉已經足以惹人喜愛,讓遊客們留戀不去了。
拿子孫石榴、子孫葡萄來說,那些墜彎了纖細枝丫的石榴與葡萄珠,可比什麼都惹人愛。
尤其是象徵著多子多福的好彩頭,但凡年歲大點的人,誰不是笑眯眯的圍著看,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還有瑞香,這才是真正的世界名花,也是我國的傳統名花。
《楚辭》稱之為“露申”,民間又叫做山夢花,千里香,雪凍花。
那花開的顏色不但漂亮,香味也最是宜人,鑽人襟袖,沁人心脾。
冬日裡,暖烘烘的屋內要擺上一盆,始終會有馥郁的花香,再也無虞炭火氣、汙穢氣衝腦門子
所以這些花卉的買賣也是極好的,哪怕價格稍貴。
尤其有了外國人跟著攪和,即便極品花卉百元以上,也有人願意出資購買。
只是這些花卉中最好的一些,壇宮早就定下了,屬於非賣品。
而且一旦賣掉了,花架子上也沒有再可以補上的了,未免大失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