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只針對人臉側影特點的捕捉,無需考慮光影和體積,反而簡單了。
頂多也就用個六七分鐘就能剪好一個惟妙惟肖的人像。
所以不少遊客都樂意坐上小一會兒,花個一塊五買個自己剪影,或是兩塊帶一張全身速寫走。
寫意水墨行雲流水一樣的繪畫技法,特別能吸引外國人的眼球。
這些金髮碧眼還從未見過這麼快就能畫出花鳥蟲草的畫法。
瞅著毛筆暈染、潑墨、勾勒,寥寥幾下子就能畫出惟妙惟肖的生物。
他們都感到十分神奇,頻頻發出驚歎。
不乏有人花三五塊錢買一兩張走,準備帶回國去配個相框充當家中異域風情的擺設。
至於年畫和剪紙這兩樣東西,更屬於中外通吃的熱銷貨了。
因為這兩樣東西除了藝術形式通俗易懂,裝飾效果強之外,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價格相對低廉。
別的不說,就說年畫吧。
這個年頭,在京城人通常的認知裡,無非就是寶文堂的《年年有餘》,《歲歲平安》,《尉遲恭、秦叔寶》,《神荼、鬱壘》這種傳統樣式的。
要不就是榮寶齋採取木板水印技術,在建國後所印製的新社會、新題材的年畫。
市面上常見的,一大張對開的年畫,或是八開的一對兒門神,統一售價五毛。
然而說到缺點呢,寶文堂的年畫都是大路貨,題材比較單一。
又是用機器大批次油墨印刷的,導致成品失去了味道。
榮寶齋的新年畫,時事宣傳屬性又過強,木板水印的東西,顏色又不夠鮮亮。
所以近年來,老百姓過年已經鮮有買年畫的人了,逐漸習慣了以掛曆來代替年畫的做法。
但其實,我們傳統年畫的樣式簡直多不勝數,就連寶文堂,過去也出過不少好樣子。
而且也只有傳統題材加上傳統工藝,才能充分體現出年畫的美感來。
於是這一次,寧衛民為博得遊客的喜歡,就專門請了兩位工藝美院的教授帶著學生重新制版,復原了幾十種老年畫。
每樣用手工印了數百張不等,一起拿到遊園會上銷售。
這些年畫的樣式,除了過年吉利、發財還家、吉慶有餘、接福迎祥、千倉豐滿、牛馬平安、劉海撒金錢、寶馬馱元寶之外,還有戲出。
什麼慶頂珠、霸王莊、列國三國、東西兩漢、精忠說岳、水泊梁山,孫悟空大鬧天宮、陷空島捉拿白菊花晏飛、茂州廟捉拿一枝桃謝虎、殺子報騎木驢、刀鍘杜小栓,應有盡有。
《諸界第一因》
由於製作精美,又是市面上絕無僅有的東西,雖然最大不過八開,一概定價一元一張,可還是獲得了遊客們的熱捧。
外國人買的是新鮮,老年人是買回憶,像地壇的副園長和司機這樣的中青年,全是評書的鐵粉,買的是個人愛好。
一個人買了《朱仙鎮八大錘》和《槍挑小梁王》,一個人買的是《李逵奪魚》和《武松打虎》。而與此同時,寧衛民還讓人在現場做演示。
用一套《春牛圖》木刻底板加“粉連四”的紙張,花花綠綠的印了出來。
雖然紙張不好,底板也是粗針大麻線的糙了點。
但這個只送不賣,更惹人圍觀和讚許。
這麼說吧,這四個攤子與觀眾互動效果是異乎尋常的好,可謂一舉數得。
既賺了錢,得了人場和口碑,還普及了華夏傳統文化和審美,成功提升了顧客的購物興致。
那些老號的書畫銷售量,幾乎能頂他們平日出貨的兩三倍。
大部分是他們平日裡賣不出去的東西,厲害不厲害?
西配殿裡的情況比東配殿裡還要好上許多呢
因為那邊彙集的是琺琅廠、玉器廠、象牙凋刻廠、金絲鑲嵌廠,還有寧衛民的東花市料器廠和天壇暖棚培育出來的新鮮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