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親自作陪那是必須的,如何陪好了更是應當應份的。
再說他這人,也不是那麼市儈,只唯錢論事的。
這一世活過來,他的本質已經有了比較大的轉變。
除了錢以外,他也開始看重傳統文化,注重民族工藝的傳承了。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還是挺樂意搞點精神文明建設,為京城的工美行業發展做點貢獻的。
像這次雕塑藝術展,他就努力做了一些新的嘗試,甚至說賠本賺吆喝也不為過。
要知道,過去雕塑藝術展的頒獎大會流程其實很簡單。
基本上就是在齋宮的雕塑作品展示現場進行的。
通常是藉助無樑殿前的石臺當做舞臺,立個話筒讓領導講話,然後就地發證書、發獎金,再集體合影。
除了獎金豐厚,能讓獲獎者滿意之外,其實場面是很簡陋的,並不討喜。
只有齋宮的咖啡廳能夠招待來賓,讓大家休息一下,喝上幾杯咖啡、茶水,吃點中西糕點。
但這一次,卻是前所未有的鋪張和正式。
寧衛民居然把頒獎會場安排在了北神廚,不但增加了設宴款待的環節,而且廣邀賓客和媒體記者,並有禮品相贈。
這次他邀請的賓客,除了天壇園方和服務局的領導,美協負責人,參賽美院的雕塑系師生之外,還有市交際處、旅遊局的領導,各大涉外飯店的代表,以及京城兩所美院所有系別的系主任、副主任、知名教授。
此外,京城比較出名的書畫家、篆刻家,在全國美展獲過獎的青年畫家,他也請來了不少。
而這還沒完呢,最後還有各大工藝品廠家的廠長、副廠長、抓生產的科長和技術骨幹。
以及與寧衛民長期合作,一直讓他比較倚重的那些知名工匠。
歸了包堆兒,他大概得免費供應三四百人的吃喝,都快趕上市一級勞模大會的規模了。
而且標準還不能低了,最起碼一個人也得開銷掉五十塊的原料成本。
如果對外報價,那就屬於二百塊一個人的接待標準了。
不為別的,就為了要展出幾件由老工匠和美院師生合作出品的特藝工藝品,供美術同行和相關單位和來賓品鑑。
其目的是很有必要解釋清楚的。
因為這並不是寧衛民為了炫耀什麼,而是他覺得專業工匠與專業美術人才的合作,是一條值得整個工美行業探索和嘗試的道路。
實際上,他自己透過在這方面的嘗試,就發現了一點。
工匠和美術專業人才一起創作的特藝產品,簡直就是美術藝術和工藝技術完美結合的奇蹟。
哪怕單從藝術性上來說,也比過去生產與藝術脫離,大家各自為戰創作出的東西,水準提高了不少。
尤其是幾件大型作品,擺在北神廚的宴會廳裡,那是相當的提氣。
這樣的精湛特藝產品,已經堪稱國寶了。
越是高檔的、宏大的建築物,就越是有這方面的需要。
理應受到博物館、陳列館或是各大涉外賓館的青睞才是,商業性上的前景是大有可為的。
所以這或許就是一條能夠解決國內工美人才收入偏低的良好途徑。
最起碼,壇宮是需要這樣的東西的。
寧衛民就願意不惜重金向京城的美院和工藝品廠家求購。
出於同理,寧衛民還打算藉機對外再公佈一個文化活動的相關訊息。
1985年國慶節、中秋節前後,壇宮飯莊將會作為主辦方聯合美協,在天壇公園舉辦第一屆天壇燈會。
並決定仿照雕塑藝術展的模式,向全國徵集花燈作品,設定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