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日本人就喜歡這種東西。
說白了,像日本這種自給自足、自娛自樂的電影市場模式下,控制成本其實是比較容易的。
這種情況下,寧衛民居然喊出了二十億円的投資,要捧一個歌星拍電影,他不是失心瘋了是什麼?
哪怕鄧麗君再紅,可隔行如隔山啊,憑她自己能否撐得起一部影片,絕對是未知數。
說不好聽的,松本慶子作為金牌影后,哪怕和名導演合作。
至今還在為自己的《李香蘭》發愁呢,對於票房能否賣到三十億円順利回收成本都沒底。
又怎麼可能讓她相信,鄧麗君拍一部電影能賣到六十億円?
甚至就連鄧麗君自己都沒這個信心,還以為寧衛民喝多了,口無遮攔胡說八道。
“寧社長,你別開玩笑了好不好?這裡的清酒難道這麼容易上頭嗎?”
所以沒有別的解釋了,松本慶子哪怕再不願意相信,也只能把不信任的眼神投向寧衛民和鄧麗君,不能不懷疑他們之間有什麼特殊情況。
或許是心有靈犀,寧衛民頓時就感到了寒芒在背。
轉頭一看,就松竹一姐這凜冽的小眼神,差點沒把他給凍住!
於是他也顧不上賣關子了,趕緊把所有的心裡話全都掏了出來。
這一來才總算解釋清楚,他為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來,讓幾個人的情緒逐漸穩定,不再胡亂猜疑。
實際上,他的確不是無緣無故這麼說的,是真的有一定的成算。
因為他想為鄧麗君投拍的電影,就是上一世2015年北美市場的爆款之作。
以三千萬美元投資成本,收穫了全球兩億四千萬美元的票房,並且連續三週成為北美市場票房榜周冠軍的《摘金奇緣》。
是的,這部電影絕對是一部非常俗套的灰姑娘浪漫喜劇,就像加強版的《流星花園》而且也沒能正確表現出華人的文化和價值觀,反應的還是美國人的價值觀。
以至於這部劇在大陸內地受冷,遭遇水土不服,票房口碑雙輸。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在美國走紅,不僅僅是它順暢地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比較通俗易懂。
也在於它以獵奇又炫目的方式,揭示了在亞洲經濟急速發展,西方走向衰敗的歷史大環境下,亞洲人瘋狂又富有的生活方式。
就像網路流行語說的,“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但話說回來,在這個沒有網路的年代,《流星花園》還沒有登場呢。
也就是說,故事套路還並不算俗,沒到人盡皆知不可救藥爛大街的地步。
而且歷史環境也有驚人的相似度。
現在的日本是全球泡沫的中心,要論拜金和奢侈,這裡只有更瘋狂。
日本人的傲慢自大,也會比原版電影裡的新加坡更出格,這都符合這部電影的需要。
要是把這裡的情況排成電影,絕對能讓普通人目瞪口呆,充分滿足獵奇心理。
而且除此之外,最最關鍵的還是,這個故事的模版,能完美與鄧麗君的個人經歷有著極高的重合度。
這部電影只要推出,一旦聽說是鄧麗君出演,一定會讓媒體為之瘋狂,拼命與鄧麗君的個人感情經歷劃上對等號的。
噱頭太大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