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高就意味著人才變得稀缺,企業需要面對爭搶人才的局面。
那麼如果不漲工資,就意味著會喪失人心,甚至因此丟失人才。
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後,上臺的安倍耗盡了心思,恨不得給日本企業下跪也沒能做到的事兒,在這個年代一點都不費力。
1986年的春鬥,許多日本企業都特別自覺,老闆不但同意漲薪,而且還漲得不老少。
連中小企業都是一萬円到兩萬円,大企業都是兩萬円以上到五萬円的。
所以這一年的春鬥不但格外的和諧,而且還以平均漲薪百分之十的數字,造就了日本經濟史上的高光時刻。
日本的企業家們好像成了世界上最心善的菩薩,雙手捧著花花綠綠的鈔票送給了自己的職員們花。
日本公司的職員們也不再是什麼社畜的形象,個個都是挺胸抬頭的社牛。
寧衛民要不是知道日本在透支未來,簡直能被新聞節目上的這一幕羨慕死。
當然了,這也就意味著日本的普通家庭,每個月手裡可供支配的金錢又多出了好幾萬円。
而生活成本下降,收入卻在相應增高,那必定會促進人們的消費慾望。
這對於寧衛民這樣的商家而言,當然是莫大的好事。
雖然他也需要僱請員工,同樣要面對人力成本的增長。
但因為他在日本聘請的都是特殊人群構成的臨時工,又不要求學歷。
被動提高的用人成本其實沒那麼誇張。
和日本市場消費力增加的莫大的好處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總之,當代的日本在寧衛民眼裡就像是一個天堂裡的國度。
完全是由金子和寶石打造而成的,大馬路上到處是錢,就等著他拿摟錢的耙子往自己的懷裡摟呢。
事實上也確乎如此,4月中旬,在春鬥結束之後,大刀商社最新的財務資料出臺,顯示出拉桿旅行箱的出貨依舊旺盛。
每個月五千個拉桿箱的銷量不在話下,已經基本和京城代工工廠的月產量持平。
所以說,大刀商社目前五六億円的現金收入基本上已經觸碰到了收入天花板了。
要想進一步實現利潤的增長。
短期看,恐怕只能指望曾憲梓從港城發過來的港產金利來拉桿箱能夠到貨。
而長期看,寧衛民也就只能指望接待好飛機上遇到的那位輕工局李處長。
然後等到這位處長回去與鄒國棟聯絡合作的細節,再為易拉得尋找合適的代工工廠實現增產增量了。
所以鑑於此,原本還打算在多找幾家旅行社,打通郵購銷售渠道,甚至讓人拉著拉桿箱去機場招搖的寧衛民,暫時也不得不放棄這些計劃,先安於現狀的繼續等候下去了。
當然,他也不會無事可做,建設屬於自己公司的物流隊伍正是時候。
起碼也得買上兩三個中型廂式貨車,僱請兩三個專職的送貨司機吧。
否則的話,不久之後,真等到貨物能充足供應了,賣出去了卻沒人送,也能讓人急死。
他又不傻。
這種事兒當然得打提前量,事到臨頭要再著急,那可就晚了。
另外,讓寧衛民極為欣慰的是,惠文堂書店的改造方案在香川凜子的關照下,也搞的有模有樣。
書店外觀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保留了原有的百年曆史原貌。
但一進去卻是另一番世界了。
一樓雖然還是書店的樣子,但原木打造的新書架卻非常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