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北茂社長完成交易之後,在從野村證券的手中拿到卡迪拉克轎車之後。
在寧衛民身上,金錢所帶來的“強者恆強”的現象並沒有就此停止。
反而是變本加厲,在泡沫經濟的氛圍裡彰顯得越來越突出了。
別的不說,接下來,寧衛民就沒想到,日本政府居然也來湊趣,同樣送了他兩份大大的厚禮。
第一,是能源價格的全方位降價。
會發生這種事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日元急速升值的大背景下,在日本政府遵照美國要求擴大內需,增大進口的政策指導下。
不但進入日本的進口商品越來越多,價格上也越來越便宜。
那麼作為一個能源輸入型的國家,日本進口貿易的大宗——能源,同樣也顯得價廉物美起來。
所以時過境遷,完全不同於石油危機時日本所遭遇的種種窘迫。
在日本政府的一道行政命令之下,日本國民也終於迎來實現能源自由的舒適生活了。
不但汽車的油價下降了兩成,與之同步降價的還有煤水電的價錢。
於是舉國歡騰,中曾根政府憑此惠民的善政,支援率再度高升。
只是普通人欣喜歸欣喜,高興的高興,卻沒有人懂得。
其實與他們相比起來,從中獲得最大好處的還是資本家。
對於這個佔有大量財富的少數群體而言,能源的降價可不意味著每個月僅僅能省下三千円左右的汽油錢,一千二百元円的水電費。
而是以幾百倍,數千倍增長的生活和生產成本。
別人不提,像寧衛民其實就滿合適的。
他所擁有的四處不動產,新入手的工業倉庫和壇宮飯莊,都是當之無愧的耗能大戶。
光這兩處,每月能為他節省下的相關費用就有百萬円之巨。
此外,由於汽油變得便宜了,還促進了進口汽車在日本的銷量。
完全不同於在歐美市場被日本汽車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那些歐美汽車公司比較耗油的高檔車型,反而在日本銷量激增,漸漸碾壓了日本汽車的風頭。
甚至形成了初步的鄙視鏈。
開勞斯萊斯的看不起開凱迪拉克,開法拉利的鄙視開寶馬的。
這種現象落在寧衛民的眼裡,簡直啼笑皆非。
不能不說,東西方市場這樣徹底對調的冰火兩重天,真是一場頗具諷刺意味的人間鬧劇。
第二,是日本社會工資的普遍性大幅增長。
日本社會有個特殊的傳統。
每年一到春季,日本的工會就會同資方進行以增加工資為核心的要求改善勞動條件的談判,這被稱之為“春鬥”。
雖然和歐美強勢的產業工會鬧漲薪不同,這種“春鬥”往往流於形式。
因為日本的工會小而散,而且很多是企業設立的“內部工會”。
可以說,日本工會在與資方的談判中處於完全的弱勢。
只要資方提出企業困難,工會就只有被資方牽著鼻子走的份兒。
實際上絕沒有可能發展到工人進行罷工的地步,哪怕企業不漲工資。
否則安倍上臺後也就不會被鐵板一塊的商界死不加薪的執著搞得焦頭爛額了。
但話說回來了,1986年可不是日本經濟下行的低慾望社會,反倒是日本社會就業率最高,金錢最富裕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