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康術德還是一個能說會道的掌櫃,時不時總還跟客人說笑,酒館裡就更是笑聲不斷。
比方說吧,遇到這麼一位年歲大的客人落座,衝櫃上要東西。
“掌櫃的,來個毛三,一碗麵”。
康術德也許就會用特別的方式跟後廚打招呼。
“張師傅,來一碗牛頭馬啊”。
然後把酒打好給夥計,讓方濱端上去,他興許還會站在櫃後跟客人再逗上一句。
“這位,您的六七八來了”。
這樣的話呀,叫做“藉詞點尾”。
第一句隱去了“面”,第二句隱去了“九”。
客人如果是懂行的,聽了自是會心一笑。
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有客人興之所至,故意也逗上一句呢。
“老闆,咱可是有錢不買拖泥帶啊”。
康術德便會更加幽默地作答。
“咱買賣實在,您放心吧。金木火土咱不摻和。”
如此一來,就更會引發更多的笑聲。
還有呢,在客人結賬時,康術德總是故意把五毛錢以下都說“錢”,五毛錢往上便報“款”。
這樣同樣唱賬,卻用不同的字,時間一長,次數一多,便會被旁人發現他藏著的“段子”了。
像有的人因為好奇,就要問上一句。
“哎,您這有意思啊,錢少了您說‘交錢’,錢多了您就說‘付款’,您這兒還區別對待啊?”
康術德聽了立刻挑起大拇指來。
“您這耳朵是好啊,不過您別誤會,關鍵是怕您幾位聽著枯燥。其實交錢,付款還不是一回事啊?要緊的是一視同仁啊,讓您喝著高興,聊著滿意就成。是不是您哪!”
這叫什麼?
這就叫會做買賣。
所以來這兒的客人,就衝這兒有個能說會道,懂得活躍氣氛的掌櫃,待在這個大酒缸裡,就能夠感到輕鬆自在,無拘無束。
雖然不是推杯換盞,也沒有划拳行令,但僅憑你一言我一語的閒談,酒客們就能其樂融融泡上多半天。
大傢伙杯中的酒就像是精靈,讓一個個來這個大酒缸跟它親熱的爺們兒,都成了自由自在的活神仙了。
這是多麼平和,多麼散漫的心態啊。
寧衛民甚至情不自禁的有些感動,不免這樣去想。
同樣作為大眾平民的公共消費場所,可三十年後的人大多隻熟悉從西方社會傳入的酒吧,真沒幾個還了解咱們過去曾經盛行的本土酒館了。
要是實事求是的說,如果刨除崇洋媚外、找刺激泡妞和小資情調的因素。
單純僅從喝酒和聊天的角度來說,這京城的大酒缸恐怕比西式酒吧更有意思,更健康,更有益於社交與放鬆,也更人性化。
但最難得的,還是這大酒缸,絕不存在把顧客當韭菜割的做法,絕不是成天變著法提價讓顧客交智商稅的。
反倒是願意為了顧客讓利,做一些看起來不是那麼划算的買賣。
因此也就透著真誠,能積攢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