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小酒館不白來,寧衛民絕對是收穫滿滿。
實事求是的說,無論是大酒缸的經營狀況,還是張大勺給出的建議,都讓他受到了極大啟發。
這天回去之後,寧衛民的心頭是別有感觸啊。
甚至都過了好幾天了,他還依然在反覆消化著這一天的所見所得啊。
首先他是覺得這京城獨特的酒館太有意思了。
實際上他和張大勺坐在一起沒喝多久,也就剛剛把一杯酒喝完吧。
差不多就有顧客登門了。
那是三四個上歲數的老人結伴進門,嘴裡都是一個腔調。
“掌櫃的,毛三,來一個。再來個豆豉豆腐。”
“掌櫃的,毛七,來一個。來盤炸花生米。”
大酒缸的酒論“個”,一個就是一杯,一杯就是一兩。
毛三和毛七,則是燒酒種類。
散裝二鍋頭一毛三一兩的叫“毛三”,一毛七一兩的叫“毛七”。
而接下來,都到不了十一點半,整個酒館就爆滿了,幾乎全是這樣的酒客。
別說那正中間的六個大酒缸了,連酒館周邊貼牆的幾張八仙桌也坐滿了。
真等到了正午,好,連想拼桌兒都沒地兒了。
而且直至下午一點,在店門口兒排隊的人始終都有。
為什麼這麼熱鬧?
怎麼這大酒缸就這麼受顧客的歡迎啊?
都不用誰來告訴寧衛民,他憑自己一雙眼睛就能看明白。
最重要的一個理由——這個小店兒的價效比高啊。
既能解饞,還能管飽,而且好吃不貴,那誰不來啊?
別忘了,張大勺的小菜兒可是能讓人流口水的珍饌,那是讓人銷魂的東西。
而且康術德賣酒不兌水,斤兩也足實,喝酒的人對這樣也很在乎。
再加上灶頭上那張師傅地道的山西刀削麵,還有在別處已經吃不到的京城爛肉面。
這總共五六毛錢就能讓一個人酒足飯飽,心滿意足的地方,滿京城哪兒找去?
更別說這兒的氣氛也好啊。
這裡並不是看人下菜碟的地方,窮人進的起,富人不跌面兒。
而且不同於飯館子都悶頭傻吃,各桌客人沒有交流,在這酒館裡,各桌的客人是能夠一起聊天的。
因為來這兒的酒客基本上都是住在附近的主兒。
互相本就是熟臉兒,酒杯再這麼一端,再沒有不開面兒的了。
隨著一口酒一口酒的小抿著,山南海北,天上地下,雲山霧罩,一通神侃,個個如同神仙。
就在大傢伙嘻嘻哈哈逗悶子裡,在恍恍忽忽的酒酣心熱裡。
什麼憂愁煩惱,什麼恩怨情仇,都被酒給衝得沒了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