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萬大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軍門,退吧…………”
說話的是一個宋慶子侄。領他的護軍親營,按著腰刀蒼白著臉看著眼前一切。七萬人崩潰的場面太過於慘烈,讓他說話地聲音都變得顫抖了。
宋慶恍若不覺,只是喃喃自語:“這叫打地什麼仗,這叫打地什麼仗…………二百多個營都堆在這裡。皇上以為兵多就能守住,稍微退一步就要腦袋…………餉呢?軍火呢?怎麼不運上來?叫我節制諸軍,我又能節制著誰?徐一凡沒到就匆匆讓他當這裡地欽差總理軍務,我的話就更沒人聽了…………皇上啊皇上,你要求好,但是仗不是這麼打的哇!”
子彈這個時候已經嗖嗖的從這個山頭左右掠過,幾個戈什哈被打倒。更多地人卻簇擁在宋慶身邊:“軍門,當心!現在沒法子了,退吧!”
宋慶還沒答話,就聽見靠海那側的戰線爆發出一陣更大的喧囂聲音,隨著海風,傳遍整個戰場。轉頭向那裡望去,就看見自己右翼也已經崩潰了下來,大團大團的潰軍山洪傾瀉一般的退了下來。日軍穿插在亂軍當中,將局勢攪得加倍的混亂。
日軍的旗幟在一處處山頭樹了起來,他們前進得如此之快。已經用火力封鎖住了不少敗軍地退路,不知道有多少敗軍被逼得向海邊跑去。一頭是大海,一頭是日軍,背後的子彈逼得他們只有跑進海里。蒼黑色的大海拍擊著灘塗,捲起一道道的白浪,在這白浪上下,浮動著的都是人頭!
一行人馬破開紛亂的潰軍人潮,朝宋慶這裡直奔過來。全副武裝的戈什哈們馬鞭亂揮,槍托亂砸,硬生生的開出一條道路出來。轉眼間這隊人馬就直奔上來。當先一人正是盛京將軍依克唐阿,正是五十多歲的盛壯滿洲漢子。這人可不是京師八旗子弟那種做派,這份功名,是少小從軍就跟著當年滿洲擎天一柱曾格林沁一刀一槍殺出來的。甲午戰事起後,依克唐阿大集在他手中地吉林練軍。先是準備赴援朝鮮。後來因日軍在花園口上陸而轉赴遼南,現在也駕著欽差幫辦遼南軍務的銜頭。
這個時候兒。依克唐阿也滿頭滿臉的血,胳膊也被白布吊著,幾個親兵扶持著他下馬,踉蹌奔到了宋慶面前:“老宋,敗下來了!現在你要拿個主意!”
宋慶臉如死灰,呆呆的站在凜冽海風中:“除了死在這裡,還有什麼法子?豐升阿先退了,堯山,你也跑吧…………”
“去***豐升阿!郭博勒家的崽子都不吃好草料的!老宋,軍中傳的話你都不知道麼?說是朝廷有人不想讓咱們勝!要餉餉沒有,要啥啥都沒有!戰前就有訊息了,豐升阿他們準他媽先跑!軍心早浮動了,所以豐升阿一跑,大家夥兒都潰了下來…………現在跑的人無罪有功,你還怕退下去朝廷砍你的腦袋?”
依克唐阿一句話就震醒了宋慶,回想前因,還有此戰種種。老頭子竟然是一身冷汗,跳過來一把抓住依克唐阿:“堯禮,這是真地?”
他一下抓著了依克唐阿的傷胳膊,痛得依克唐阿就是一抽。兩人一個是欽差幫辦遼南諸軍營務,一個欽差會辦遼南諸軍營務。論起來誰也管不著誰,因為職權相當,還很有些不對付。可是現下,豐升阿掉頭就跑,閃下倆人打了一氣兒,竟然有些同病相憐。
依克唐阿衝到這裡說出這麼一番話,也不是無因。他是旗人,圍繞著遼南戰事背後的種種風聲早就傳到了耳朵裡面。他是願意打的,可是大局如此,又如何迴天?現下只能退,一是需要宋慶所部互相掩護,才能多撤點弟兄下來,帶兵幾十年,不像豐升阿從京師出來鑽營了這麼個位置,丟下弟兄以後沒臉見人。二是萬一宋慶不退死在這裡。留下他這個當初沒有聽人暗示的活著回去,說不定就頂了缸!乾脆說明白,大家一塊兒跑他媽地,法也責不了眾。論起來宋慶是會辦,他才是幫辦!(會辦者,會同辦理也。幫辦者,幫助辦理也。打個比方。欽差總辦是總經理,cEo。會辦是副總經理,幫辦是總經理助理——奧斯卡注)
“七萬弟兄啊…………”宋慶陡然放開手一聲慘嚎。
大家都是宿將,日軍精練如此,已經有了西洋人兵隊地氣象。這都看得明白,大家帶的軍隊如此,知道打是打不贏地。但是隻要光緒不亂指揮,將七萬人堆在一處。大家不內鬥,餉和軍火運得上來,不要有人聽了風聲先跑。還是能頂一氣兒,說不定就能等到那個據說打遍朝鮮無敵手的徐一凡回來…………可是就是因為這些說不清道不明地原因。讓這七萬兵敗得如此不堪!
老頭子的哭叫讓所有人心裡都是一抽,宋慶已經摘下了帽子,露出了一頭白髮:“這是你們旗人的江山啊…………你們都跑,我們死在這裡做什麼?鬼子逼上門,就不能讓咱們好好打一仗?”
依克唐阿看宋慶哭得慘切,也迸出幾點淚水,他一把抓住了要望地上癱的宋慶:“老宋,嚎喪有什麼用?上邊兒自己不想要這個江山了,咱們有什麼法子?快點下令吧,退錦州。還能保住一些弟兄!”
四下裡槍聲炮聲一陣陣的傳來,還有日軍山呼萬歲的聲音,再加上敗兵的哭喊,這呼嘯地聲音捲過了遼南的丘陵山地平原,一直卷向茫茫渤海。讓不類人間的景色讓周遭一切似乎都變成了黑白。
依克唐阿氣滿胸頭,這滿人少有的能戰之將突然大喊:“這大清,該亡!”
轟隆一聲,玉瀾堂內書房的書案倒在了地上。嚇得周圍低頭侍立地太監宮女們一下趴在了地上。
幾個帝黨大臣,更是頭也不敢抬。
才推倒了自己書案的光緒呆呆的站在那裡,就聽見哭聲從伏在前面的帝黨大臣文廷式那裡響了起來。
“皇上。皇上……都是底下人無能,您要撐住…………”
文廷式是光緒年間有名的狀元翰林,也算朝中清流一個得人望的人物。當初帝后兩黨藉著朝鮮徐一凡鬥法,帝黨失利,讓上摺子鼓風潮的文狀元充軍到新疆。磨蹭半年還沒收拾完動身。甲午戰起。灰溜溜地帝黨鹹魚翻身。文大狀元一下又得了重用。近幾日光緒才力排眾議,讓文廷式進軍機學習行走。幫翁老頭子分擔一點兒。誰知道才進軍機,第一時間得到的,卻是遼南敗報!
駐錦州府盛京副都統長順飛電朝廷,田莊臺一線遼南大營十七日一戰,全線崩潰。豐升阿先退至錦州,宋慶,依克唐阿也依次敗退。大群敗兵,蜂退至遼西走廊。雜亂不堪,器械全無,毫無約束,更有蜂搶民間財物諸事。雖然還無確保,但敗兵風傳田莊臺慘敗已為確事。豐升阿在錦州外紮營,不進城言事,情狀若有所待。
據長順風聞,田莊臺一役,喪師數萬,敗兵全無所恃,現錦州已經閉城準備死守,伏請光緒速發援救之師!
“敗了?敗了?”
光緒只是喃喃自語。底下大臣看著他們的聖君這麼一副慘切模樣兒,都嗚咽出聲。他們實在想不明白,聖君在上,權一時操於正人之手。調重兵於此,更激發將備忠義血性,怎麼就會敗了?就算豐升阿真如傳言那種先跑,宋慶和依克唐阿也有五萬人上下,怎麼就對付不了二萬日本兵?
難道這種危局,就是他們,也根本無力迴天?這大清,到底錯在什麼地方了?
“豐升阿該死!皇上,速發旨意,將他軍前正法!這樣還能鼓一下軍心士氣,事情還有可為!”
既然找不到自個兒的毛病,清流們自然就要找替罪羊了。逃跑的豐升阿正是現成。開口說一句借腦袋用用,也花不了多少口水。
幾個大臣紛紛附和,但一個個臉色都不好看。大沽人家說上來就上來。現在遼西敞開了,這京師也是不穩,身家性命計,是不是找個什麼由頭先溜走?反正咸豐爺都先一溜煙過,大家這個時候溜,也不過是有樣學樣。
看著文廷式抽咽得動情,幾個大臣附和得言不由衷。光緒只覺得渾身冰冷。
他從來就沒跳出過老佛爺的手掌心啊…………
遼南戰事。是他一手主持,卻敗成如此,也許轉眼之間,老佛爺就要名正言順的出來收拾局面了罷…………
李鴻章的兵隊正從山東抽調過來勤王,在大沽有警之後加強京師守備。這些兵一到。慈禧動起手來更百無禁忌,也許淮軍入衛之時,就是他要下詔罪己,恭請老佛爺再度垂簾的日子!
這李鴻章的兵還能回去麼?當初是大家定下來地章程,京師要有兵保衛。如果遼南戰勝,就算這些兵過來,他地聲望也是如日中天。別人下手不得。可是現在遼南失利,這些兵隊,卻變成了老佛爺的泰山之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