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興奮,方才竟未看到戰報中屢次提到過的一個字眼:雷?
李承志與元鷙裡應外合,迫使陸延棄沃城而逃,用的是雷。涼州遺部數日連滅杜侖十二部、攻克頭曼城,用的是也雷……
此物竟有如此之威?
高肇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陪著元恪,於華林院觀看李承志試雷那日:除是響聲大一些,好似並無有何威力,比起那火酒差遠了……
高英倒是稍稍平緩了一些,急聲問道:“他……李郡公呢,可還在沃野?”
“他是討逆都督,怎可置近十萬大軍於不顧,久懸於外?”
高肇搖了搖頭,“大勝當夜他便啟程,連夜趕住夏州了……”
又要打仗?
高英的心不由的一縮。
她很想現在就下一道詔書,將李承志召進京來。但更清楚,軍國重視豈能兒戲,八輔,都括高肇,都不會任她胡鬧的……
心中隱隱擔心著,聽殿外一陣嘈雜,元澄、元英、遊肇、劉芳、崔光等相繼入殿。個個臉色潮紅,似是激動不能自己……
“莫請安了,且先看看吧!”
得知李承志安然無恙,高英終英恢復了幾分臨朝稱制、母儀天下的太后的威嚴。淡淡的一揮手,讓高肇將戰報傳了下去。
加上七輔,及元暉、元淵等領軍大將,殿內足有十數人,不可能一個挨一個的傳閱,自有專事宣旨的太監誦讀。
聽幾句,眾臣臉上的訝色就會濃一分,再聽幾句,又會濃一分。等戰報讀完,便是殿中皆是老持承重、很少喜怒顯於色之輩,也被驚的目瞪口呆。
都是快成了精的人物,不然也輪不到元恪臨死前予他們託孤。即便戰報平鋪直敘,但這些老狐狸怎能聽不出其中隱藏的真相?
孤軍深入、深入虎穴也就罷了。李承志竟然只靠著百餘家臣、並那不知從哪裡冒出來,聽都未聽過的什麼遺部的數十驛卒,可能兩百人都不到,就奪下了沃野城?
什麼裡應外合?
雖然楊鈞予戰報中就提了一句,但除了高英,誰還聽不出來?
“郡公予城上力阻逆眾,其家臣以雷轟之,破開城門……”
意思就是這城門可不是詐開的,而是李承志硬生生的奪下來的。之後元鷙才與虎騎進的城。
可見當時戰況之激烈?
一眾大臣,特別是如元澄、元英、高肇、元暉等領過軍,且身經百戰的,心中已然浮現出了當時的情景:李承志橫槍立於城上,力克千軍……
身先士卒,置生死與度外……這種事情,也就只有李承志能幹的出來!
眾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先帝遇刺,李承志捨生取義之時……
又聽到大敗胡騎、生擒竇領之時,已有人按捺不住,大口大口的喘起了粗氣,就如元淵。
但當唸到最後一句“臣以天雷助之,涼州遺部連攻杜侖十二部,攻克頭曼城,斬敵近十萬……”,像是都牙疼的一樣,殿中先是齊齊的響起一道吸氣聲,而後就如時間停止、個個如同雕塑。
所有人都泛著類似的念頭:不可能……絕不可能!
杜侖部又不是阿貓阿狗?
鬱久閭醜奴之所以答應杜侖部由漠北深處遷住祖地,其意不言自喻:和元魏於陰山之南置六鎮同出一輒,就是用來抵禦元魏的。
可見其戰力?
慕容鮮卑初興,南下侵佔雲中、河套時沒有將其滅族。始祖力微(拓跋力微)背刺倒戈、鳩佔鵲巢時,沒有將杜侖部滅族。柔然興盛,與元魏在山北打的不可開交,動輒死傷數十萬之時,也沒有將其滅族。但突然不知從哪裡冒出來了個涼州遺部,突然就將好像怎麼也打不死的杜侖部來了個一鍋端?
且只靠著數千兵?
怎麼想,都覺的彷彿在講笑話……
但一時間,卻無人敢置疑。
只因誰都明白,以八百里加急送予京中的急報意味著什麼。且以楊鈞和李承志的為人,也絕對不可能大放厥詞,竊此貪天之功……
偌大的太極西殿,突然就陷入了沉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