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起先有些不明所以,稍一思索,便是為何如此,兩道秀眉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又微不可察的露出了一絲冷笑。
李承志與羅鑑的急報相繼送來之時,你們哪個不是惶恐無比,六神無主,更是驚李承志是天人,說六鎮會亂,六鎮就亂了起來?
此時仗打勝了,你們又不敢信了?
本要喝問,但鳳目掃視一圈,高英又冷靜了下來。
她倒要看看,這些人會翻出什麼浪花……
沉默許久,元英似是忍不住,輕輕的咳了一聲。
眾人如夢初醒,就如一群石雕突然活了過來。
元澄稍一思索,沉聲問道:“諸公對這涼州遺部,可有耳聞?”
“若說流於漠北、西域之漢氏遺部,不勝列舉!便如世祖征伐河西之時,舉族西逃的龍氏、高氏、段氏等。又如自兩漢時,便遷居大漠的李氏、王氏等,皆為戶數萬帳,丁口逾十萬的大族。”
劉芳稍稍一頓,又道:“但如此悍勇、擅戰,聞所未聞?”
何止是聞報未聞,是想都不該想才對。
不論是李承志的前兩封急報,還是這封報,提到涼州遺部時,都稱數千甲騎。
就算是九千,也還不過萬。但就能攻克數百年不倒的頭曼城,更將杜侖部滅族?
豈不是說,攻破六鎮也非難事?
“第二次急報時,李承志稱已聯絡涼州遺部,欲行圍魏救趙之計,迫使竇領退兵。我記得急報提及過這遺部之來歷:於去年春叛出高車,遷於西海。盡逐高車、高車、回鶻、柔然等越培予西海遊牧之胡部……
時值李承志授奚康生之令,往河西探路,陣斬慕容之際有了交際……”
聽元英說起,眾人連線點頭。崔光又道:“對,聽聞李氏那懸黎寶珠,就是來自這涼州遺部……”
這前後已然接觸了兩次,如此一來,李承志聯合這涼州遺部相助合擊杜侖部,也就不算很出奇了。
因為並非無予無求,而是李承志先斬後奏,予這遺部許諾了不小的好處:如諸如糧草、布帛、兵甲之外,竟還允諾遺部可予山北定居,更可予山南放牧?
不可謂不膽大,但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時,與覆滅柔然如此之大部、攻克頭曼城相比,這些條件幾乎九牛一毛。
眾人詭異的是,李承志為何能如此神奇,可能他能還未從洛陽啟程,就令這遺部先往沃野行軍了?
這又回到了老問題上:李承志是怎麼斷定沃野會亂的?
不知不覺間,一干重臣已然無心追究這遺部的來歷,只是驚詫其戰力。
眉頭一個比一個擰的深,就只元嘉與高肇老神在在,神色要比其他人淡許多。
元澄瞅了瞅二人,朝元嘉拱了拱手:“太尉可否解惑?”
“哈哈……”
元嘉笑的眉毛鬍子抖做一團,諸公等只顧驚喜,戰報都未聽仔細。李承志可是先提及‘雷’,後才提到的遺部之功……”
雷?
元澄眉頭一挑,一把抓過了戰報:
臣先以雷予城中懾之,而後一舉奪下沃野……
臣以雷助之,涼州遺部連攻杜侖十二部,攻克頭曼城,斬敵近十萬……
李承志以百餘家臣奪下沃野鎮、遺部以數千甲騎攻克頭曼城,都用的是將雞子置於罐中放臭而製出的雷?
扯什麼雞毛鳥蛋?
但若細想,若非有天大的機緣,或是令人不敢想像之助力,不論是李承志還是涼州以部,安能以少勝多,創如此奇攻?
“諸公莫要再糾結於此了,某以為,當務之急應是如何鎮撫六鎮,並如何安置這遺部!”
高肇的聲音很輕,卻擲地有聲,“便如李承志表中所奏,這上萬車糧、布、兵器、馬匹,並舉族遷居山北之請,太后與諸公以為,應是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