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不知道這東西還能吃?
嗯,不對……
種三年苜蓿,就能使野地產糧兩石往上?
扯蛋!
達奚剛想問一句誰說的,但見李顯深以為然,斬釘截鐵模樣,到了嘴邊的話又被他嚥了回去。
李顯才幾歲,且經年領兵,懂什麼農事?
這怕又是李承志說的吧……
只聽過種菽(豆類)可肥田,從未聽到種田也能肥田?
但已然吃了好多回虧,哪怕李承志說天上會掉黃金,達奚也要琢磨琢磨,有幾分可能……
即然李承志說是,那就算是吧。
轉著念頭,他揪起幾片嫩葉,送進了嘴裡。稍稍一嚼就是一嘴汁水。
略一咂摸,達奚雙眼一亮:這東西竟有豆味,怕不是與菽同類?
怪不得李顯說牛馬能吃得,人也能吃得,還一副回味的模樣?
而李承志又是如何知道的?
感覺這從天上到地下,好像就沒他不懂的東西?
但在京中數載,時不時就會陪先帝遊賞華林園,隨時可見,為何竟未聽他將此物之妙用獻於先帝?
達奚“哼哼”一聲,半是譏諷,半是佩服的說道:“即知此物牛馬可食,人亦能食,不知又是你家郎君從哪一部前賢著作中看來的?”
“何需郎君看來,便是某也讀過!”
李顯搖頭晃腦的應道,“《史記·大宛列傳》與《西域傳》中均有提及:
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葡萄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葡萄、苜蓿極望……”
還真有?
達奚眼珠子都突了出來。
察覺到李顯眼中的那一絲不屑之色,他更是懊惱:竟被一個莽貨給小看了?
自己就不該問……
他一揮長袖,轉身走向坐騎:“回營!”
……
到了營中,已近酉時,一眾部落首領、族長已等候多時。
張信義坐在上首,懶洋洋的靠著椅背,好似睡著的模樣。
其餘十數人或漢或胡,皆是正襟危坐,只用屁股挨著椅子的邊緣。
待看到李顯陪同一位鐵塔般的軍將入帳,眾人更如針紮了一般,“嗖”的一下就站了起來。
達奚自然心知肚明,這十數人中,並不人知他是誰。之所以如此,只是懾於李顯淫威。
就是這麼一個愣頭青,就率了一千兵,竟就讓四萬餘流民、潰兵服服帖帖?
也就只有李顯,能夠將李承志所交待的每一句話都記在心裡,將阿承導軟硬兼施、恩威並齊的治民之策貫徹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