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令、銅令、暗令,這俱是行軍陣戰的手段,懂兵事的自然都懂。元恪、高肇、王顯皆是微微變色:果不愧擅戰之名,李承志竟然是以軍法治家?
正自驚疑,又見李承志起了身,渡起榻邊,似是要問診。
應是疼痛減輕了許多,高英至少不流淚了。牙關也不似之前咬的那般緊,神色也舒緩了不少。
李承志想了想,覺的還是直接問高英的好。
“殿下無需開口,點頭或搖頭即可。”李承志溫聲問道,“發症之前,殿下可覺乏力、眼暈、頭痛、以及咀嚼無力,甚至偶有亢奮之感?”
“唰”的一下,皇后的眼中又湧出了淚水。
不是痛的,而是激動的。
竟如此對症?
高英心中滿是悔意:早知如此,前日夜裡李承志說是要割瘡時,就該讓他割了才對……
李承志又問道:“方才發作時如何,殿下可還記得?”
高英連連點著頭,竟還出了聲:“便是你制住了孤!”
元恪、高肇自是不覺的有何異常。但一眾御醫全瞪圓了眼睛。
“瘛瘲之時,殿下竟然神智尚清?”
徐謇一聲驚咦,滿臉狐疑的看著王顯,“中尉可見過這等瘛瘲之症?”
王顯連連搖頭:“那旅主每次發作,皆是痛不欲生,並未呈過此狀……”
李承志暗歎一聲:病人知道什麼,你都不問他,他知道抽風的時候是清醒還是無意識才對?
至此,他已然確定了九成,高英得的絕對是破傷風。
最典型的症狀就是抽風時神智極其清醒,不似癲癇、癔症,發病時病人什麼意識都沒有。
這病確實可怕,如果不及時救治,九成九會引發敗血症。也有可能還沒到那一部,高英就先被自己給噎死了。
但不一定就救不過來,至少還沒到敗血症那一步。
無可就是徹底清創、充分引流、術後調理……而且手術不算大,沒到動骨頭的那一步。而其中的步驟,應急管理局的野外急救條例中都列的清清楚楚。
不然李承志那來的膽氣給兵卒做截肢手術?
而且把握也比給胡保宗縫腸子那次要足:且要藥有藥,要酒有酒,就連手術環境和術後恢復的條件,比胡保宗那時都要強上無數倍。
李承志覺的,只要清創、引流徹底,不持續感染的機率至少在六成以上。
但他想不通的是:明明只是小傷,高英還練過武,身體素質明顯強於常人,且只是七八日,就能到要命的地步?
除非,感染源還在體內?
看他皺眉不語,元恪不耐道:“到底是何疾?”
李承志微一躬身:“秉陛下,此疾仍屬瘛瘲,但是由外傷所致!也是湊巧,臣在涇州時,麾下有兵卒受傷後發過此症。也不知是臣運氣好,還是那兵命大,被臣依書中所載醫治好,竟僥倖活了下來……”
元恪與高肇大喜。
看似李承志所盡是“湊巧”、“運氣”、“命大”、“”僥倖之類的說辭。但他們哪還聽不出,只是李承志怕將話說的太慢,才有意如此。
外傷所致的瘛瘲?
為何從未聽過?
怕被打臉,一群御醫沒敢出聲,全都瞪圓了眼睛,眼巴巴的看著李承志,滿臉的求知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