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導致的瘛瘲?
聞所未聞!
怕被打臉,一眾醫師沒敢做聲。但有一個算一個,全都眼巴巴的看著李承志,滿臉都是求知慾。
王顯實是沒忍住,拱手道:“敢問李候郎,是何醫書所載?”
醫書?
哪有什麼醫書?
嗯,原本應是有醫書的,但五胡亂華的時候,被劉淵在洛陽皇宮裡放了一把火,之後就失傳了。
元恪突發奇想,滿臉古怪:“不會又是史書吧?”
李承志陣陣錯愕,好似在說:你怎知道的?
還真是史書?
但凡不是元恪,或是再換個場合,絕對會有人贊出聲:感覺皇帝與李承志彷彿心有靈犀一般……
“陛下明見,此症首載於《漢書》,而臣欲救治殿下之法,則出自《三國志·華佗傳》……”
便是他告訴高英需割瘡的那一段……
王顯聽的好不驚奇:“史書?”
要說是從醫書中看來的,還真就無人想的起來。但一聽漢書,徐謇腦中有如靈光一現:“莫不是《漢書》中所載的‘金創瘈瘲’?”
李承志由衷的讚道:“金鄉伯果然淵博,正是此症……”
行醫六十載,見識還不如一個毛頭小子,淵博什麼呀?
徐謇滿臉蕭索,拱手道:“是李候郎淵博才對!”
是李承志淵博麼?
還真不見得。
王顯、徐謇等人是御醫,治療的患者皆是養尊處優之輩。平時擦破塊油皮都是慎之又慎,小心對待,何至於拖成破傷風?
沒碰到過這樣的病患,再加沒有前賢著作可參考,自然不會留心。
而這樣的病在軍中不要太多。可惜軍中醫吏大都文化水平不高,見識不足,技術也有限。只以為疼極所致的抽風,哪會去刻意鑽研。
李承志比軍吏要強一點:至少知道因傷引起的痙攣,九成九是破傷風。
再由根溯源,就要容易許多了。雖然各醫書典籍中確實未見有關破傷風的記載,但史書中卻有。
是他將史書當做兵書看,無意中在《漢書·文藝志》的目錄中看到《金創瘈瘲方》是才聯想到的。
可惜被劉淵一把火燒了個乾淨,相應治療的劑方已然失傳……
元恪陣陣無語,心想也真是難為李承志了:敢憑著史書中的寥寥幾句,就敢在活人身上下刀,且能讓他治好?
絕對是天下獨一份。
之前是《三國志》,如今又是《漢書》,也不知下一次又會是哪一本?
不過也算天幸,看他如此淡然,定然是有幾分成算的……
元恪又給他吃著定心丸:“你非御醫,並不專精此道,因此莫要畏難,放心施為……但有所需,儘管傳……”
意思是高英即便沒救過來,也是一眾御醫的鍋,與他無責。只需盡力就好……
到這一步,李承志哪還敢藏私?
他暗暗一嘆,拱手回道:“臣定會竭盡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