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唐朝,有的官拜大都護(專門管理新疆的官,二品以上)、有的官拜一州刺史,至於被封為城主,在河西和新疆賜有一城之巨的粟特人,其例不勝列舉。
李唐朝廷簡直將胡商優容到了極致。
如此一來,肯定就免不了官商勾結,自然就沒有這些胡商不敢販運的東西。
不止一朝,曾用這樣的話形容過胡商:善商賈,好利,利所在無不至……
除了用體積小、容易攜帶的珠寶、玉石、銅、銀、錫等工藝品來收中原漢人的智商稅之外,胡商最喜歡乾的就是走私販賣漢人女子和孩子。
一半來自胡商買通各州、郡、縣主官,或是各軍鎮鎮將,將因罪入監,及因罪充軍的家眷偷出去。
剩下的一半,則是誘騙、搶奪。
若是繁盛之地,用的則是類似於拍花子的手段:趁單身或無男丁陪護的婦人丫鬟進入胡商的店鋪挑選貨物之時,敲暈帶走。
也別說北魏,也別說平民了,便是盛如唐朝,長安城內時不時就會發生官吏家眷被胡商掠走的案件,且屢禁不止。
若是偏遠的郡縣,就更好辦了。
行商往西的途中,胡商最愛乾的就是扮成鬍匪掠劫村莊,動不動還會打下一兩座縣城,燒殺搶掠無惡不做……
最後,這些女人和孩子全被胡商運到西域、西亞、以及中東,賣給西域各胡國,用來增加丁口。
小孩還好一點,那些女子下場比充為營妓還要不如……
所以對於這些胡商,李承志半點好感都欠奉。若不是怕招來朝廷的注意,他早讓李松在表氏縣城下收買路錢了。
遲早都會教其怎麼做人,但肯定不是現在……
連人口都敢販賣,對這些胡商來說,販運些糧食當然是小意思。
只要有錢賺,這些胡商連親孃都敢賣,才不會管你到底是胡賊還是反賊,就如明末的那些晉商……
李承志稍一沉吟:“或是,向西繞到伊吾(哈密),直接和西域胡商通商……”
這倒是個好主意,省卻了許多麻煩,李松眼睛猛的一亮:“用何物換?”
是啊,用何物換?
李承志重重的吐了一口氣:“兵甲吧!”
眾人眼睛一突。
兵甲?
這可是白甲營的立身之本啊……
但反過來再想,還能販賣什麼?
粟特人最多的是珠寶,最受的是絲綢布匹。
還這兩樣,也是李承志最多和最缺的東西。
對胡商而,李承志手中也就只剩兵甲的利潤最大了。
“不過放心,肯定流不到胡族手裡……以胡商的心性,九成九會賣到中原……其中有八成的可能,不會買給朝廷,只會買給世族門閥……”
只因胡族只有馬,粟特人不缺這個。而賣給朝廷的話,根本買不上好價錢……
李松等人的臉一黑:怕的就是這個呀?
到時,這些門閥九成九會成為郎君爭霸天下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