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而言,對於能發射衛星的強國來說,每一次發射衛星,依舊耗資巨大。
一次火箭發射,那就是相當於將真金白銀往天上砸。
雖然有時候也會不計代價的送衛星、空間站上天,但極少。
絕大部分時候,用於發射衛星的錢財,都是經過精打計算的。
冷戰過後,米國之所以不搞航天工程了,就是因為實在太費錢,消耗不起。
都不用說按照韓元這種,一次上天,基礎性消耗掉價值二十個億的液態氙工質。
就是米國自己研發的太空梭,發射一次也需要最少五億米金。
在航天技術沒有得到更大進步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抗住長期的航天活動。
耗費的錢財和各種資源實在太多了。
相反,對於韓元來說極為珍貴的人力在各國面前反而並不值錢。
華國在造核彈的時候,因為沒有計算機,資料計算都是無數人拿珠算一點一點打出來的。
技術不夠,人力來湊,大抵就是這樣了。
而人力,在韓元這邊是極為珍貴的東西。
整個世界就他一個人。
所以只能想盡辦法削弱一樣技術中需要大量使用人力的階段。
簡單傻瓜式的操作,才是最適合的。
送一顆衛星上天,只需要按一下發射按鈕,然後飛行器會自動上天、投放衛星、返回。
對於韓元來說,這就是人力不夠,技術來湊。
......
在控制室內呆了半個小時左右,在確認沒有什麼大問題後,韓元便離開了控制室。
太空梭已經上天了,在沒有出現問題前,他不可能去編寫其他的控制程式來擾亂正常程式的執行。
現在只能讓零號自己按照預先設定好的程式,一點一點的走。
他繼續呆在控制室也沒有什麼用處。
如果出現了問題的話,無線訊號會傳遞到他手中類似bb呼叫機的裝置上。
一天後見真章,如果零號能正常返回的話,那就沒什麼問題,能正常發射衛星。
如果一天後零號沒有回來,那就只能從頭再來了。
到那個時候,韓元會考慮使用更穩健一點的火箭來發射衛星。
不過滿級的額外獎勵就跟他無緣了。
雖然可以透過科技積分來兌換製造火箭的零部件,但透過積分來兌換加工後的零部件,實在是一個划不來的事情。
一個單位的液態氙只要六千多科技積分,而一臺電磁推進發動機卻需要十多萬積分。
即便是擁有近百萬積分,韓元也不捨得。
原始材料和經過多次加工的零件,兩者間消耗科技積分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用液態氙和電磁推進發動機舉例兩者的差距可能體現不太明顯。
換種說法就知道有多大的差距了。
一個單位的鐵是五點科技積分。
但兌換一個單位的實心鐵管,只改變形狀,不改版任何其他,卻要二十五點科技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