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明估計,這條小路該通到金坪嶺那兒。到了這個時候,他又感到人的直覺,有時候恐怕會出錯的。偏偏這條道路,看似通往有人煙處,恰恰彎彎繞繞象個迷宮,最後到了山腰上的懸崖處,還是一條死徑!兩個人一頭驢,轉來轉去,折騰了一個下午,還在原地打轉。
葉青明想想不對頭,覺得還得回到那條路上!
太陽已經下山,從這個地方,再回到那個岔道,要走好長時間。估計到了那裡,天已黑盡,再找金坪嶺更不現實。
葉青明憂急如焚,他怕嚇著孟晨瑤了,什麼都不敢跟她說。正無奈之急,聽對面山埡上,有牛羊的聲音。
葉青明大喜,連忙爬到路邊的一棵大樹上,順著牛羊聲四下張望,見對面山埡裡,有一個大山壪子,山壪子裡面,隱隱看到竹林深蔭,他一抬頭,鬱鬱蔥蔥的一片茂林修竹立馬進入了眼簾。
山裡人喜歡住竹林邊,這樣方便日常用的竹器製作。另外,竹林多的地方水源充足,住在深山裡的人,最重要的是用水,所以進入深山老林,山壪山埡處,見到整齊修長竹林,很可能就有人家。
葉青明遠遠望處,略略估計一下,那片竹林離他們這兒足足有兩里路左右。雖然小道轉彎抹角,前邊還要過一道極深極寬的峽谷深溝,但他們倆牽驢過去,要半個時辰左右。
葉青明跟孟晨瑤說:“我們往那邊大山溝去。”說完就牽驢下山,往大峽谷那裡走去,小毛驢跟著人走,累得四腿打顫,身上汗淋淋的,皮毛溼了一大片,呼哧呼哧的打著噴啑,嘴裡流著白沫子。
好容易走下了山,到了大峽谷裡面,前面是條咆哮的山溪,把大山分隔成兩邊。溪水中間,一個個大石頭,有規律按距離從這邊排到那邊,一看就是人力搭建的簡易“石磴橋”。
看這排列得整齊有序、高矮順暢的石磴,葉青明不由大喜,心想這附近一定有人家!有了人家,就好辦了。天快黑了,他們到了這樣的原始大山林裡,要是走到沒有人煙處,那就真的很麻煩。
葉青明想到這兒,一時精神震奮,帶孟晨瑤踏著石磴,牽著小毛驢,一塊兒過了小溪,上了石頭岸後,就聽到對面山上,有人說話的聲音。
52
葉青明牽著驢,帶著孟晨瑤順著人聲向小崗嶺走,一會兒見前邊有兩棵大楓樹。雖入嚴冬,這兩棵楓樹,滿樹葉子未落,卻是一片金黃,色澤豐潤、明亮耀眼。
葉晴明看了感覺有些奇怪,心想楓樹葉一般到深秋時節,樹葉的顏色是一片火紅,古人才有霜葉紅於二月花之說;可這兩棵大楓樹到了殘冬,還是枝繁葉茂,顏色呈金黃色?也是少見!
再往前邊走,見嶺子上有個小山壪,一條小路,從遠方蜿延伸進壪。山壪露出瓦屋簷角和茅房屋脊,這兩棵高大的楓樹,就長在進村的路兩邊,像兩尊守護神,守在村口,又像兩個高大計程車兵,立在路口站崗放哨。
路兩邊有山田、菜地,田中莊稼已收割,剩下幾片蔸根殘跡,地裡青菜遭霜打,收芯卷葉、形枯杆亂。山岩上,枯樹禿枝一片,數只寒鴉“哇哇”嘓鬧,令人心如亂麻;枝頭麻雀“喳喳”叫,繞樹亂飛。
此時,太陽快下西山,落日的餘暉斜照兩邊山崗,天地一片金黃、滿目蒼茫。葉青明帶孟晨瑤走進了小村子。
這是大別山裡一個普通的小山莊,有五六戶人家。其中兩戶人家住高大的瓦屋,四戶人家是茅草棚棚。那家瓦屋房子最多的人家,大門上掛了一把大銅鎖。
村裡的牛欄豬圈,都建在貼著主人的房屋牆邊。此時豬已進圈,牛群、羊群山上放牧,飽後悠閒歸來。大牛偶爾昂頭朝天“吽”地大吼一聲,山羊“咩咩咩”叫喚個不停,好鬥的公羊互相牴觸打鬥,羊足子踩踏起陣陣塵土,驚得村口一片雞飛狗跳——
小村裡的人很少,且都是老弱病殘。這個季節裡,青壯年都忙著出門給富人磨豆腐、打餈吧、宰牛羊、殺年豬、盤雞、弄鴨、醃鵝,掙些穀米油鹽錢,好回家過年。
葉青明想找人問一下,這是不是金坪嶺?
從這個小村外觀看,有點像他所打聽的金坪嶺的樣子。但這大山中,這樣的小村莊,到處都有,葉青明怕認錯了。
不知怎麼回事?村裡的人對他們兩人很是冷淡,一些老人婦孺,見葉青明走近有點害怕,急急閃開;有的跑進屋裡關門不出來,有的裝作趕牛牽羊,不搭理他們。過去山裡人都很熱情,村莊來了外人,農戶們特別客氣,還有人圍過來看熱鬧問話呢!
今兒個這村莊的人,怎麼這樣冷淡?態度也是怪怪的,令葉青明很是奇怪,心裡暗想難道這村裡人,未必害怕陌生人?
葉青明瞄到村口一戶人家,低矮的茅棚大門沒關上。剛才有個老漢看到葉青明望著他,像要找他說話,就匆匆進屋裡躲了起來。
葉青明瞅準老漢的屋子,讓孟晨瑤牽驢在外面等他,自己裝作討茶喝,進了那棟茅屋。
剛剛進屋的老漢白髮蒼蒼,見這個陌生人闖進來了,臉色有些驚慌失措。
葉青明向老漢討茶喝。老漢忙說:“我家窮,連茶壺都沒有,沒燒開水。要喝水的話,缸裡有涼水,這大冬天,怕你喝下涼了肚子。”
葉青明為跟老漢拉拉話,馬上說:“喝涼水也是一樣。”
老漢見他說得實誠,就拿個破泥巴碗,舀了一碗遞過來。
大冬季裡,葉青明喝碗涼水,從喉嚨一直涼到肚子,很是難受,但也解了口中的焦渴。
葉青明就問老漢:“這地兒叫做什麼村?”
老漢想了半天結結巴巴說:“這、這兒叫楓樹壪!”
葉青明一聽不是金坪嶺?感到有些失望,連忙再問老漢:“金坪嶺在哪裡,離這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