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在高處掘深溝需要多少人力,光是能透過目視測量海拔高度,規劃渠道路線的人才,在這個時代就找不出幾個來。
所以,挖掘長渠的難度非常高,平原還好,地形複雜和地勢較高的地方几乎都沒有水渠,除非本來就有水源。
鬥耆國不缺人力,技術方面,聶傷雖然懂得水平原理卻也不知道如何進行大規模測量。乾脆用最笨的辦法,直接挖穿高地讓水流過。
至於高地上的土地如何灌溉,他只好又現場發明水車往高地汲水。
工部已經把水車模型試驗成功了,一部大型水車正在製造中,用不了幾天就可以實地執行了。如果成功的話,這種灌溉神器就會在鬥耆國全面普及。
“不是如果成功,是必須成功,一定能成功!”
聶傷指著前方的高地,神情嚴肅對勃說道:“渠道開通的那天,我要見到水車在哪裡轉起來!”
勃的黑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悠然拱手道:“不用等到那天,半月,後它就會立在這道渠邊。”
“哈哈哈,勃中官從沒讓我失望過。”
聶傷聞言大悅,又誇獎身邊的工部群臣:“工部和百工,也從沒讓我失望過。此役完後,大夥都有重賞!”
眾人皆大喜,疲憊之態一掃而光。
聶傷不是在說場面話,他真的對工部的工作非常滿意。在所有的部門中,他最重視工部,工部也是攤子最大,任務最重,成績最亮眼的。
除了營造建設,工部還主管著工業生產和技術研發之事。在聶傷出征萊夷的這兩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又取得了長足進步。
美陶燒製的技術更加高超了。
現在燒陶作坊製作的美陶,造型各異,光澤晶亮,哪怕以後世人的眼光來看,也是美輪美奐。如此精美的器具,若能售賣出去,一定會成為鬥耆國的重要財源。
可惜的是,聶傷答應了英國人,鬥耆國的美陶都讓他們代理。雖然很吃虧,但為了銅礦石,這個虧值得吃。
不過聶傷也不想做冤大頭,下次肥員來的時候,他準備和對方好好談談。
不是要加價,而要求對方送更多的礦石來。若他們供應不起的話,鬥耆國就要另擇有實力的代理商了。
只是高嶺土依舊沒有找到,美陶再好也只是陶,而非瓷。
陶坊的美陶技術其實已經到頭了,想要突破的話,只能提升為瓷器。聶傷知道技術升級的方向,所以吩咐工部加大力度尋找高嶺土。
還有另外一個劃時代的技術——造紙。
工部其實已經造出紙質物了,只是又厚又脆,一碰就碎,根本無法使用。
經過兩個月的改進之後,他們獻到聶傷面前的紙:褐黃的顏色,極易滲水,纖維粗大如磚茶,依舊非常粗糙,達不到書寫要求。
但是厚度和韌性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完全能稱之為‘紙’了。
聶傷覺得,技術到了這一步,真正的紙用不了多久就應該能研發出來。
紙坊的負責人也信心十足,拍著胸脯向他保證,自己已經摸著門徑了,最多兩個月,就能造出可以蘸墨書寫的紙!
聶傷對此抱以厚望,鼓勵了對方一番,命他先給自己送來一沓糙紙來。
紙坊負責人有些想不明白,問他要這種廢紙做什麼。
聶傷眉頭一皺,說自己也要研究研究,然後就把這個多事的傢伙趕走了。
自此之後,聶傷擦`屁``股就再也不用竹板颳了。儘管糙紙的觸感非常感人,但至少方便,擦的乾淨。
還有冶煉行業。
鬥耆國燒製白炭技術也非常成熟了,各鄉樹林裡到處都是冒煙的炭窯,除了工坊的炭窯,還有民間土窯。
產出的白炭不但能夠滿足冶煉燒陶所需,還有大量剩餘銷往國外。民用的灰炭,產量也很高。
至於會不會破壞環境,導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等問題,還用不著聶傷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