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子受實力大增,氣勢蓋過世子啟一頭。很多方國都是牆頭草,見局勢有變,紛紛倒向了世子受。我可以利用這一點,問他們借糧!”
“有的方國,以前得罪過世子受,現在投效無門。我們可以代為引薦,順便借點糧食做報酬,不過分吧?”
“有的方國,要和世子受保持緊密聯絡,那也算是我們的盟友了。向盟友討一點救命口糧,不失大義吧?”
“還有的方國,立場不明,不管我們死活,就是不借糧給我們。那對不住了,你肯定是世子啟的幫兇,世子受的敵人。我替世子受揍你一頓,不算盜賊之國吧。”
“總之,藉口有的是。”
聶傷轉過身來,掃視了一遍神情怪異的群臣,微笑著問道:“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眾人被他的無恥驚呆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都面目呆滯的點點頭。
借糧方案確定下來以後,鬥耆國使者大出,四處出使借糧。
東面都是窮國、小國,剛被徵夷大軍打過秋風,榨不出油水來,便沒有派人去。北面也稀稀拉拉沒幾個方國,還有戎人襲擾,又隔著洶湧大河,也算了。
南方方國眾多,大都是外服方國,其中頗有幾個強國、富國。
他們遠離殷邑,王室的影響力有限,也不太鳥世子受,還有彭國這個敵手作梗。會有點難借,但也應該能借出一些來。
主要希望在西邊。
與鬥耆國隔著一個大湖的大野澤西岸,以及河``南之地,就有一堆富裕的內服方國,黎、庇、顧、微等。
這些方國是王室直接掌控的地區,受殷邑政治形勢的影響極大,想騎牆都不成,必須得站隊。
所以,鬥耆國以世子受的名義來訛詐,不論敵友,都會被狠狠惡心一番。
卻說湖西的幾個方國,本來都是支援世子啟的。還給世子受使過絆子,不渡徵夷大軍過湖,差點把世子受生生憋死在大野澤邊。
要不是鬥耆國有大量船隻接應,世子受的這次出征可能就此告吹了。
幾個傢伙可算把世子受得罪狠了,等到徵夷大軍得勝回師時,他們聞訊都嚇尿了。
王師的路線要經過幾國,世子受有充足的理由收拾他們,大軍達到之日,就是幾國國主遭殃之時。
幾位國主急忙向世子啟求救。可世子啟此人志大才疏,刻薄寡恩,又沒有掌控軍隊,實在幫不了他們,只能讓他們自求多福。
國主們沒有辦法,只好向世子受請罪求饒。誰想世子受胸懷大度,哈哈一笑就過去,只讓他們協助大軍趕路,並沒有多加責罰。
兩個王世子的對比如此鮮明,西岸幾國都被世子受的魅力折服了,當場就伏拜在地,發誓效忠。
也不是所有的河``南方國都改投了世子受。遠離大河的一些方國沒有親眼見過世子受大軍的威勢,還有很多依舊是世子啟的支持者。
聶傷的主要目標就是這些方國,打算採取北賴南搶的策略借糧
湖西幾國是剛剛投效了世子受二五仔,底氣不足,行事戰戰兢兢,生怕一個不小心惹惱了世子受。
鬥耆國使者來向他借糧時,幾個國主忙不迭的答應。
能不答應嗎?鬥耆國現在是世子受最倚重的方國,敢不借糧給他們,世子受就敢翻臉把他們踢了。倒時候就成了兩方勢力都不要的喪家之犬,人見人欺。
這幾個方國為鬥耆國提供了所需的大部分糧食。
對付那些不借糧的河``南小國,鬥耆國直接不客氣了。發動水軍將彼國的漁民全部趕跑擄走,又上岸攻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幾國大怒,想要報復時,敵方就逃進大野澤裡,水軍又不是對手,被四處遊擊。幾國無奈,只好向王室告狀,請求殷邑下令組建聯軍滅了惹事的鬥耆國。
可是殷邑已經變天了,世子受巴不得看到世子啟的勢力倒黴,他手握兵權,就是不發王命。
正是農忙季節,河南幾國被騷擾的田地荒廢,不得不獻糧求和。
鬥耆國的糧荒,終於得以解決。
(感謝書友:來自博茲瓦納的南瓜農的打賞。感謝書友深沉愛情海投出的月票。這一章是手機碼的,語感有些不暢,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