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高校2》等著上映,漫畫也進入尾聲,《鬼滅之刃》已經被江川拿出來與香苗討論。
香苗鼓足了勇氣提出一個問題:“老師,這部作品除了彌豆子,其他角色形象是不是太醜了些?”
因為《鬼滅之刃》是大正時期的故事,人物形象和整體畫風都有那個年代最流行的版畫特點,同時也結合了浮世繪。
魯迅正好那個時期留學曰本,不僅學醫也學了版畫,可以說是國內這方面的先鋒人物,不但設計了自己的書封面,連北大校徽都是他當時設計的。
《鬼滅之刃》的風格設計在目前來看是獨樹一幟的,但卻不太迎合眼下的審美標準,看上去有些粗糲,不夠精緻,更談不上唯美,乍一看有點葫蘆娃的味道。
現在連香苗都提出來了,是否該做些調整呢?
比如改得柔順些好看些,別一個個濃眉大眼那麼誇張。
對於這一點,江川一直有些猶豫。
原作《鬼滅之刃》並非連載即大火的漫畫作品,而是動畫火了以後才廣為人知,尤其是電影劇場版推出後一舉超越《千與千尋》,全球票房五百多億日元,成為曰本票房最高的電影。
所以一直有聲音說這部漫畫並不怎麼樣,名不副實,是動畫救了漫畫,而電影的成功全都是資本運作的功勞。
《鬼滅之刃》的成功是個偶然,是人為做出來的?
這個說法恐怕太簡單、太想當然了,投入鉅額金錢就能打造曰本影史第一、賺幾百億票房,其中的邏輯就是隻要不斷投錢最終一定會賺錢,那麼這樣做的人恐怕將趨之若鶩。
江川穿越之前看的最後一部曰本電影就是《鬼滅之刃之無限列車》,所以印象特別深。
當時最多的想法是:“這是目前曰本動畫的巔峰之作,然而也不過如此,未來沒什麼可期待了。”
雖然他是用電腦看的網路版,效果不如劇場裡,不過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遠沒有想象的精彩,看完甚至有些失望。
劇情有些拖沓,一半以上的臺詞是內心獨白或者自言自語,反覆煽情,日式的幽默令人尷尬。
不過江川很快就明白這並不是曰本的動畫水平下降了,實際上仍在進步,只是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而且隨著觀眾眼界拓寬以及審美水平提高,以目前曰本動畫的水準已經難以令人驚豔,甚至幾十年積累的光環都在漸漸失色。
那麼在更高的、更新的標準下評估《鬼滅之刃》這樣的新作,自然也沒有往日的情懷與崇拜加持,很容易就有失偏頗。
實際上這仍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只是進步的速度沒有趕上觀眾素養提高的速度,甚至讓人看到了曰本動畫日薄西山的態勢。
江川仍然相信沒有平白無故的成功,資本絕大多數時候就像壯陽的藥,扶強不扶弱,所以他選擇相信資本。
現在看了幾天韓國的漫畫後,他更堅定了這個信念。
韓國漫畫無疑是在迎合觀眾審美,畫面唯美化非常嚴重,一眼看去都是同一個模子裡出來的俊男美女大長腿,實際上是走入了一條窄衚衕。
所以這次韓國行對他而言也有很大收穫,也算是開卷有益。
《鬼滅之刃》應該堅持自己的特色,堅持大正的那種版畫浮世繪風格,和《師任堂》的後續劇情一樣,拒絕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