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一番後,陳耀華認為目前情況下,還是應該以加快M1號原料生產速度為重點,為了不至於讓M1號原料生產遭受重大影響,現在已經降低了一半的生產速度,如果進一步降低,就會對整個521工程進度造成明顯影響,那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情況。
“如果更換催化劑的頻率加快,有可能增加M1號原料的生產成本。”錢章良提醒道。
“這個時候,最關鍵的問題恐怕是如何儘快完成工業化試驗,原材料成本可以暫時放在一邊,上級要求咱們儘快實現產業化,因為經濟建設和國防工業的許多領域正盼望TSM密封材料早日投入實際應用。成本問題,包括所有工藝的進一步最佳化完善,可以放到以後 進行。”陳耀華是521工程副總指揮,他總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考慮問題。
“如此一來,催化劑的用量就會增加不少,我們製備催化劑的現有人手恐怕忙不過來呀!”突然出現的情況,給老錢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這個好辦,需要多少人,需要哪方面的人手,你提出來,我幫你解決。”
在陳耀華的全力支援下,比原計劃推遲了半個月,試驗三組總算完成了M1號原料的生產,與此同時,隨著其他幾種關鍵原料工業化試驗裝置相繼投入執行,M2~M5號原料也陸續準備就緒,此後,由陳耀華親自負責的TSM材料合成工業化試驗,即將投料試車。
為了穩妥,陳耀華跟幾位助手商量後,決定開始幾個批次的試驗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因為大家對這套裝置的效能並不瞭解,在進行正規試驗之前,技術人員和試驗工人都需要對裝置效能有個熟悉過程。
經過一次空轉試驗和一次投料模擬(用水代替真實物料)試驗後,大家基本熟悉了這套工業化實驗裝置的操作方法。對裝置管路進行一番吹掃烘乾,接下來投入真實物料,首先驗證了物料配比對材料效能的影響,取得的試驗結果跟小試基本一致。
在考察溫度壓力和介質對材料效能的影響時,陳耀華和他的助手們在裝置上遇到了難題,那就是合成反應釜的密封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小試期間就遇到過,只不過陳耀華當時想了個臨時性辦法,用多層石棉板做密封墊圈,暫時應付過去了。
工業化試驗中,裝置體積擴大了數十倍,再用多層石棉板做墊圈,其密封效果和裝置安全效能如何,誰也沒有把握。
在跟助手們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陳耀華認為石棉板的強度和耐高溫效能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石棉板和裝置接觸面之間,以及多層石棉板之間的密封效果不能令人放心。
材料合成過程中,系統承受著七八公斤壓力,裝置裡面是二百多度的高溫液體,一旦發生洩漏,完全可能對操作工人造成傷害,陳耀華深知,安全生產的紅線是不能觸碰的,所以,這個問題讓他一時想不出妥善的解決辦法。
“主任,在小試期間,我記得是在石棉墊片之間刷一層膠黏物來解決密封問題,這裡不能用同樣的辦法嗎?”助手許巍提醒道。
“小試期間,裝置尺寸不大,即使發生洩漏,也沒有多大危險性,所以我敢冒險。實際上墊圈一次一換,也基本沒有發生過洩漏。”
“現在也可以一次一換呀!”
“這沒問題,但現在的裝置尺寸大多了,裡面的物料有幾百公斤,一旦發生洩漏,情況將非常危險!在安全問題上,必須萬無一失,所以,我也不敢輕易冒險呀!”
安全問題非常嚴肅,助手們也不敢隨便提建議了。
一番思索後,陳耀華突然問道:“小試期間在實驗室得到的效能比較好的TSM材料樣品,還有多少?”
合成試驗組的日常管理由周玉明負責,他心裡很有數,“幾批樣品加在一起,可能還有十來公斤。”
陳耀華興致頗高地說:“大家想一想,是否可以將TSM材料熔化,然後想辦法將其塗布於石棉墊圈的表面,如果達到一定的厚度,又足夠平滑,不就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