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殿的石門比前、中殿門要小,且沒有關閉;兩配殿對稱,東西長2.6米,南北寬6米,頂高7.1米;兩配殿西部各設有一門,門向裡開。
令人不解的是這兩個配殿陳設有棺床,而無棺槨。
大家的心不由一下涼到底,好像這次考古,從一開始就不順,剛開始找不到地方,找到了,也發現了很多東西,而後有被發現是一座疑冢,而現在,找到了一座更大規模,規格更高的帝陵,裡面居然沒有棺木?
“是不是地宮被盜過?為什麼有棺床無棺槨……”
“難道這地宮是假的,這座墓裡的皇帝和皇后沒有葬在這裡,另葬別處?……”
“你說是被盜過吧,又沒有絲毫被盜的痕跡……”
一個個疑團在大家心中滾動,偌大個地宮空空如也,意味著什麼?
辛苦勞碌這麼多時間豈不白費!
好在這地宮的最後一個殿――後殿尚未開啟,大家都把希望放在它身上。
後殿的門設在中殿後端,與前、中殿大小一樣,工作隊員入門的方法也如前技。
門開後,大家顧不得什麼機關暗箭毒氣了,急不可耐地湧入門內,其實此殿的氣味比先前的幾個殿還要難聞,還要濃。
奇蹟出現了!濛濛霧氣中,殿中部偏西處三個棺床上赫然並排立著三口朱漆的棺槨!
“找到了!終於找到了!”考古隊員們興奮得互相擁抱起來,眼裡閃爍著激動的淚花。
這次的艱苦發掘總算有了圓滿的結果,真的可以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家此時的心情不難理解。
後殿是地宮的主體部分,它比前中殿都要高大,南北長30.1米,東西寬9.1米,地面至券頂高9.5米。
地面鋪砌花斑石,細膩光滑,勝過今天的水磨石。
整個地宮,連隧道券通長87.34米,左右橫跨47.28米,總面積達1195平方米,和同時期的墓葬相比,除了規模巨大及建築用料精良外,在結構上,這座地宮並沒有什麼十分特殊的地方。
由前、中、後殿和左右配殿五殿構成的體例與宮殿形制相似,前、中、後三殿相當於地面建築的三進房舍,左右配殿相當於左右廂房。
值得注意的是配殿西部設有一門,門向裡開,這是一般墓葬所沒有的。
不過,在開啟棺木之後,裡面的情景再次讓人看得膛目結舌。
“這是兩個男人一個女人?”韓孔雀也有點驚訝,這三座棺木當中的人雖然已經腐爛,看不出男女,但從他們的衣著卻能夠立即分出誰是男,誰是女,這裡很明顯是兩男一女的棺木,這樣的帝陵,他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你們看,這個是不是男人?雖然有頭髮,不過,這些頭髮明顯不是從腦袋上脫落下來的吧?”王教授雖然驚訝,但說話的聲音卻帶著驚喜,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這樣就不會錯了,這讓應該是建文帝,當年傳說他就是出家為僧了。”韓孔雀也十分高興的道,他也沒想到,居然這麼容易就能夠確定他們的身份。
做過皇帝,剃度過,而且還把自己藏在這裡,加上奇葩的兩男一女合葬,這樣的情況,歷代帝王之中,很難有一個倒黴蛋能夠跟朱允炆媲美了。
據史料記載,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皇帝朱允炆被他的叔父朱棣奪了皇位,這位年輕皇帝的最後下落成了千古之謎。
據傳,燕軍破城而入時,朱允炆欲拔刀自盡。
少監王鉞攔住告訴他,明太祖在臨死時,給朱允炆留下一個鐵箱子,讓王鉞秘密收藏於奉先殿內,在朱允炆大難臨頭時交付於他。
群臣急忙把箱子抬來,開啟一看,裡邊有三張度牒,也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證,上面寫好了建文帝等三個人的名字,還放著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
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從水關御溝走,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
於是,建文帝剃了頭,換上僧衣,帶了九個人逃出皇宮,之後,建文帝隱名易服,雲遊天下,最終死後的歸所就不得而知。
當然,上面的傳說你可以認為是屁話,因為這顯得朱元璋太過偉光正了,這樣的他,得有多聰明?
居然連自己死後孫子的命運都能夠把握?這樣的人還是人?他肯定是神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