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既然不肯開恩,貧苦百姓沒有辦法,只有把希望寄託在流寇身上。就在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圍攻潁州的時候,“鳳之窮民,遠幾百裡相邀,具以冊授賊:某家富厚,某處無兵。於是,賊遂擁眾焚劫,震動祖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流寇的迅速發展壯大,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明朝自已失了人心,以至連太祖皇帝的家鄉民眾,都開始反抗這個朝廷。
想到這裡,楊一鵬一聲長嘆,輕聲唸了一句:“國不知有民,民乃不知有國矣。”
不多時,楊一鵬兵馬到達鳳陽,見到形如廢墟一般的中都,楊總督不由得又是一番感嘆。
楊一鵬原本以為,現在自已要做的,只是收拾殘局,同時靜待朝廷發落,卻沒想到,自家的軍兵只入駐了一天,便有外派的哨騎緊急回報,那些南下的流寇,又重新殺回鳳陽來了!
“汝等可曾探得仔細?”楊一鵬聲音都有些抖。
“確是流寇兵馬,極天際地,浩浩蕩蕩,兵馬不知凡幾。”哨騎急急而道。
楊一鵬面如土色,他在房中來回踱步,最後顫聲道:“鳳陽已成一片白地,又無城牆,安可堅守,可速退往附近的長淮衛,與該部衛所軍相合,拼死擋住流賊是矣。”
楊一鵬撤退兵馬到長淮衛後,張獻忠部便趕到鳳陽。
聽聞哨騎來報,說長淮衛已有大股兵馬駐紮,張獻忠驚疑不已,以為是李嘯軍駐屯其中。
鑑於李嘯軍將李定國部一擊而滅,戰力強悍,張獻忠十分慎重,而在連續觀察看了兩日後,他看到,這些駐守衛所的明軍,旗幟散亂,士氣不振,故心下斷定,這些軍兵決不是李嘯兵馬,張獻忠方下令立刻攻城。
楊一鵬等人已無退路,只得拼死迎擊流寇,死守長淮衛。
激戰三天後,張獻忠部攻上城頭,隨後開啟衛門,流寇大軍有如潮水般一擁而入。
駐守長淮衛的明軍軍兵,終於徹底崩潰,除了兩千餘名明軍死傷外,其餘的四千多人,盡皆投降。
楊一鵬本人,亦成了張獻忠部的俘虜。
“聽說,你是這鳳陽巡撫,還當過明朝的戶部尚書?”
一塊城外的空地,已被臨時改為刑場,手執一把鋼刀在地上轉來轉去的張獻忠,冷笑著向被五花大綁的楊一鵬問道。
“正是。”楊一鵬雖然被俘,卻是臉色凜然。
“老子跟你明說了罷,希望你這廝識時務,早點投降我軍。這樣的話,老子會給你個活命的機會。”張獻忠冷冷說道。
“吾乃大明重臣,守土之官,安可降於流賊。”楊一鵬面不改色,平靜答道。
“狗.東西,給臉不要臉,來人,就地砍了。”張獻忠啐罵一聲,向一旁的軍士擺了擺手。
“且慢!”楊一鵬大喝。
“唔?”張獻忠面上帶著嘲諷的笑意“你後悔了麼?”
“非也,吾乃大明重臣,禮當先北拜天子,復可受刑,爾等無知之輩,不知禮數耶?”楊一鵬冷冷喝道。
張獻忠咂咂嘴,又點點頭,似乎很認可楊一鵬的說法。
隨後,他下令,給楊一鵬鬆綁。
楊一鵬整整衣襟,整正官帽,鄭重地北向連磕了三頭。
隨後,從容就義。
“此人倒是個忠臣,沒被俺老張嚇倒。傳俺之令,給他尋個棺材,把腦袋與身子裝在一起,好生埋了吧。”張獻忠捋著鬍鬚,低聲向一旁的軍士吩咐道。
於鳳陽就義的楊一鵬,後來被朝廷加爵賜諡,入忠祠,其子楊昌朝則賜世襲錦衣衛千戶,完全改變了原先歷史中,因為作戰不力,被朝廷處斬抄家的可悲結局。
不知道魂歸地下的楊一鵬,在得知自已的兩種命運後,會不會因此而感激李嘯。
從消滅楊一鵬部再到重新出發,張獻忠部流寇,已在鳳陽滯留了寶貴的五天時間。
此時,李嘯軍已到河南永城。
這李嘯軍,徹底追不上了。
現在,張獻忠要救回李定國,只有拼力進攻李嘯的老巢單縣鐵龍城,一條路可走了。
又過了五天,在魯豫等地開始下雪之時,李嘯全軍,終於順利返回單縣。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一路北上的張獻忠部,在泥濘中痛苦地掙扎行進。
直到又過了近一週的時間,疲憊不堪的張獻忠部,才終於渡過黃河,到達山東單縣地界。
望著灰濛天空下,那雄偉高峻,彷彿從天際突兀而現的鐵龍城,一臉風塵的張獻忠,忍不住一聲長嘆:“李嘯這賊廝,竟佔得這般一座雄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