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十六年的國慶之日並不比大前年章武十三年的新年規模小。
與新年不同。
新年是舉國歡慶的節日,所以以盛大和喜慶為主。
國慶則是慶祝國家統一,大漢素來是以武立國,漢唐時期同樣也是漢人最有血性的時代。
在培養國人血性上,陳暮提倡“國家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明犯強漢者, 雖遠必誅”的口號。
如今周圍國家無敵手,內部完成了統一,無人可戰。
因此大漢朝廷現在民間會發展各類體育賽事,培養人民百姓的體育精神和尚武精神。
同時每年國慶,也會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召集四方使者,可以說是耀武揚威, 也可以說是威脅恐嚇,張揚國力。
漸漸地, 這些年國慶節就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有運動會比賽, 也有軍佇列陣,更有升國旗唱國歌的儀式。
從七月開始,各類運動會就如期舉行,各州運動員紛紛來京參賽,最引入矚目的自然是蹴鞠比賽。
這項在宋朝流行的運動成為了漢朝人最喜歡的運動之一,每年朝廷都會舉辦盛大的比賽,各州郡的優秀運動員在民間享受明星一般的待遇。
各類詩歌、辭賦、文章紛紛讚譽蹴鞠。就連建安七子,曹操曹丕曹植等人,都寫過蹴鞠相關的詩句,可見漢人對踢球的喜愛。
等到九月底,經過數十場比賽的廝殺,最終有兩支隊伍殺入決賽。一支是老牌豪門青州隊, 一支是新銳黑馬原州隊。
大漢的蹴鞠跟華夏古代歷來蹴鞠不同,規則有些跟後世現代足球差不多, 但競技性和碰撞性高於現代足球。
青州隊可以說是老牌豪門當中的豪門,因為早在戰國齊宣王時期, 蹴鞠運動就已經在齊國的都城臨淄展開,因此山東地區可以說是蹴鞠之鄉,華夏足球的起源。
等到蹴鞠運動發展到漢朝的時候,兩漢時期往往用這項賽事成為練兵之法。到劉備再興大漢,陳暮重新制定了新的規則,確定了它的競技性。
臨淄蹴鞠之風本來就重,再加上新式足球由橡膠和皮革製作,青州最先使用這種足球和規則,習練的時間和技術水平也更加成熟。
所以蹴鞠比賽在大漢根植十餘年來,青州隊每年都是冠軍的熱門人選。十年下來,拿到了九次總冠軍,風頭一時無兩。
但之前說過,大漢的足球運動規則類似於後世但競技性和碰撞性又高於後世,除了基本的規則不能用手以外,什麼衝撞、逼搶、挑釁等等層出不窮。
它的整體的比賽風格和競技性跟後世80年代以前的足球比賽一樣,動作非常大,就連紅黃牌懲罰的尺度也非常寬鬆。
原則上要三張黃牌才能集齊一張紅牌,而且紅牌離場後還能有替補上場,因此比賽非常激烈。
原州隊就是依仗著強橫的身體素質,在諸多球隊中殺出一條血路, 甚至還擊敗了去年的亞軍冀州隊,成為了今年的黑馬。
倒不是草原民族一定會比漢人強壯, 而是隨著生產力的提升,畜牧業也迎來了大發展,肉類食品在北方已經不再緊缺,最先受益的自然是原產地。
原州多居住匈奴人和鮮卑人,球隊精挑細選了一眾膀大腰圓的壯漢,腳下功夫雖然一般般,但靠著鐵塔般的身體素質以及出色的戰術,硬生生搞出了名堂,也算是另闢蹊徑的典範。
而青州隊腳下功夫和戰術也都不錯,才能成為冠軍常客。今年遇到了原州隊,在身體上要略遜一籌,或許他們也要進行戰術改變。
到十月一日,盛大的足球比賽正式開始。按照今日的流程,上午蹴鞠比賽,下午閱兵儀式,晚上大宴群臣。
天子劉備以及各國使團齊聚西城廣平苑當中新修建的足球場館,這座全部由水泥和鋼筋建造的大型體育館無疑是彰顯大漢國力的最好場所,從大前年動工到去年完工,修建了足足兩年時間。
現在整個洛陽城外的大型工廠每天都在興建,煙囪當中滾動的蒸汽遮天蔽日,原來城市最高樓也就那麼三四層,現在已經在開始往七八層的高度修建,日新月異。
早上八點鐘,廣平苑外的足球場就已經是人山人海。洛陽百姓對於足球賽事的熱忱非常高,每年全國總決賽的時候,來洛陽看比賽的人絡繹不絕。
因為是露天體育場,大漢現在只有能力修水泥看臺,沒有能力修頂棚,因此整個體育館非常簡陋,也沒有電子顯示屏和現場解說。
但這些都不能阻擋看比賽的熱忱,展館外的望遠鏡賣瘋了,在比賽開始之前,百姓們人手一個望遠鏡進入場館。
各國使者也從其它通道入場,整個體育場內外已經是水洩不通,必須由執金吾維持秩序才能順暢。
到早上九點鐘,天子和滿朝諸公都已經坐到了看臺上方的特別觀賽席上。
太史慈於今年四月去世,如今已經過去了半年時間,劉備雖然悲傷於親信大將的離去。
但時間也漸漸沖淡了哀傷,這次國慶,便是向周圍國家展示實力的機會,因此還是舉行了盛大的慶典活動。
除了告病以及不太愛湊熱鬧的一些臣子之外,其餘諸公皆坐滿了席位,其中情緒最激動的當屬成武侯典韋以及開陽侯張遼。
大漢的侯爵制度沿襲了春秋戰國時期公、侯、伯、子四等,刪減了男爵,將原來的亭侯爵、鄉侯爵、縣侯爵又增加了郡公這一等級。
如今大漢只有三個郡公,分別為齊國公陳暮,燕國公張飛,秦國公關羽。其餘九虎上將和四大謀士皆為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