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下班的時候,在廠區中央大道上,遠峰被三個工人攔住。
這樣說,不太準確。應該是三個工人在前面走路,其中一個回頭,看見後面的遠峰。這個回頭看的工人對工友說了句什麼,三個工人就站住了,等著遠峰近前來。
“遠董。有件事,你得管一管。”
“說吧。”
三個工人同時說起來。遠峰不知道是聽哪一個的好了。
“聽你們說的,是同一個事情。你們都說,我聽不明白。”
有兩個工人就收了話頭,讓一個人說了。
工人反映的是現在的生產,量大,大家手頭上的活計多,加班頻繁,收入卻沒有增加多少。明顯是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任務,卻給了一小半的加班費。
這賬,明顯算得不對了。
“你們三個,是一公司的吧。”
“遠董。你知道我們啊。”
“我在車間巡視時,在一公司看見你們幹活。這就記住了。”
“遠董。就你說,這樣的加班,是不是望我們工人呆?”
遠峰說:“這個事,我記下了。我來核實一下。如果情況像你們反映的一樣,這要糾正。按勞取酬,這是勞動法規定的。”
“遠董。還是你最好講話。我們向方元廠長反映了,他說其它公司都這樣做。這樣的核算,不是獨家。”
方元是一公司的經理兼生產廠長。這個分廠,以前叫總裝分廠。
又一個工人說:“遠董。我們反映的這個事,會不會給你增加麻煩。”
“麻煩?”遠峰笑著說:“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反映情況,不算麻煩。這是相信我。說明我遠峰,能夠幫職工們說話。”
“就是,就是。我們就是這樣想的。”
遠峰很重視三個工人反映的這個情況。下午上班後,叫來生企部負責人研究。他說了工人們反映的問題,沒有廢話,直接給出指導意見。
“遠端集團已經恢復到正軌上來,加班要有度。”
生企部在上次機關大調整人員大分流時重新組建起來,由當時的勞動人事部,生產部,動力能源部,企管部合併而成。人員也由當時四個部門的近五十人調整到只有九個人。
現在的部長是司馬勇強,副部長束凱和陳勁。
司馬勇強在合併前是動力能源部的部長。束凱是生產部的部長。陳勁是企管部的部長。勞動人事部的部長筱平調到紀委當紀檢員。
副部長陳勁每每坐在遠峰面前時,就會有異樣的感覺。曾經,他跟鄭曉海比較緊。鄭曉海當了一兩個月的董事長,期間,把陳勁由企管部的副部長提為部長,把當時難講話的肖部長調離。
遠峰當董事長後,組建生企部,卻把陳勁留下了。這讓陳勁意外。
後來,陳勁和部長司馬勇強提及這事。司馬勇強告訴,遠峰看中的是人的能力。有能力,就用。沒能力,不用。
知道是這麼回事,陳勁才從誠惶誠恐中緩過勁來。他就又有了發現。在遠峰面前,你有觀點,必須說,說錯了,沒關係。如果,當和事佬,人云亦云,遠峰反而不高興,甚至要你挪位。
現在,聽遠峰丟擲這個課題,陳勁有話要說。
陳勁說:“加班說明市場不錯,產品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加班應該。至於度的問題,不好把握。”
“這是實情嗎?”遠峰問了。他問了後,跟出來一些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