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幾乎每年都會換地址,今年交易結束,順便約定下一年的交易地點,且和每一個部落的地點都不一樣,最大限度保證了交易的安全性。
即便如此,他還是屢次三番遇到危險。
在草原,弱肉強食才是生存法則,吞併和被吞併時有發生,一年過去,很可能之前那個部落就不存在了,或者還存在,但被吞併了,亦或者部落首領帶著全族的人投降更大的部落。
這樣造成的結果往往是,他們的交易地點被洩露,要麼被搶劫,要麼被絞殺。
那些大一點的部落,很少有願意和你交易的,他們實力雄厚,直接明搶。
任憑韓騰如何謹慎,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意外,好幾次死裡逃生,全軍覆沒。
他的韌性讓他堅持到現在,成為了西平府最大的馬商,從草原弄來的駿馬,都賣給了軍隊,也賺得盤滿缽滿。
可他心裡清楚,這一行的風險極大,他能掙出一條命來,謹慎,大膽,和運氣都不可或缺。
那些和他一樣的同行,能堅持到現在的,寥寥無幾,剩下的都是一些不到中年的年輕人,可見更新換代有多嚴重。
韓家有錢了,至少可保證韓家子孫四代有餘,不揮霍的話。
但那是不可能的,你見過人富起來後,還願意當守財奴的,但你見過富二代富三代是守財奴嗎?
韓騰有遠見,知道除了讀書,沒有任何一條路,能保障子孫富貴。
但在邊關,讀書太難太難了,各種資源都欠缺的很,除了書籍,還有老師等。
即便這裡是流放之地,但那些被流放過來的人,都是犯官,被嚴格監視,他身為馬商,本來就敏感,接觸這些人很容易引起麻煩。
可張老太爺不一樣,他是文官魁首,名聲非常大。
另外韓騰還敏感的從張老的流放地,發現他背後應該還有靠山,並不像其他犯官一樣沒了希望。
也就是說,張老還有複起的可能。
韓騰決定賭一把,在一天晚上,悄悄帶著自家三個兒子來拜見張老,願每三年出四匹馬,換取張老教兒子讀書。
張老思量過後,答應了。
就這樣,在韓騰的暗中幫忙下,張家在平原鎮立足,也漸漸學會了養馬和養羊。
之後京城發生一些列變故,太子果真出事,以那樣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原先被一點點發配的太子舊黨,也漸漸被起複,比如齊國公府的陳景軒。
親家榮國公來信,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忙,願意向太上皇美言幾句,讓張家人回去。
張老果斷拒絕,甚至隱秘勸告賈代善謹慎行事。
新帝和先太子的關系一般,且東宮那場大火太蹊蹺了。
現在憑借太上皇對先太子的憐惜,回了京城,甚至拿回了高位,但那是新帝想看到的嗎?
摻和進新老兩頭雄獅中,安能有命留下來?
不得不說,張老真是真知灼見,把太上皇和新帝的秉性,看得一清二楚。
其實,他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幕,先太子被太上皇和他教養的太好了,是煌煌君子。
但君子……無法成為帝王!
張老在心裡嘆息,是我誤了太子。
他有一種補償心理,覺得只有他在邊關受罪,才對得起那個他一手教匯出來的學生。
賈代善正是聽了他的勸告,才想要長子藏拙,而他自己,在意識到自己成了新帝的噩夢,眼中釘的時候,就任由自己的風寒越來越重,最終死亡。
只希望能以這個方式,讓子孫逃離兩代帝王的戰場,不至於成為犧牲品,以及新帝記恨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