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紅樓潛龍在淵25 姑蘇城……
姑蘇城內的糧商們並不知道知府磨刀霍霍向他們,只高興於計劃的順利,把全程百姓都遛著走,偏偏江知府還不能制止他們。
馬記糧鋪的家主馬良對著陳記陳大同敬佩的拱手作揖,“這可是堂堂正正的陽謀!誰說我們商人只會耍小手段,陳老爺的計謀著實厲害,不愧是讀書人。”
原本他們只是想趁城內無糧,抬高糧價罷了,陳大同卻說,現在雖然困難,但家家戶戶都還有餘糧,畢竟地動得到預警,大家避難的時候都帶著糧食,沒帶走的,也被妥善安放好,倒時候挖出來就是了。
在這種情況下,率先提高糧價只會惹來百姓反感,要是有那好管閑事的,寫了狀紙捅到知府面前,絕對會被抓為典型,抄家下獄都有可能。
這事還比較常見,江南文風本就昌盛,姑蘇又是其中之最,城裡文人多不勝數,還真有那愛打抱不平的。
偏江知府最鼓勵這種行為,接到狀紙都要親自審理,不肯輕易放過。
所以那第一個冒出來的糧商就要倒黴了,因此震後這麼久,遲遲都沒人敢漲價,生怕被抓了典型。
但這麼好的機會,要是不大賺特賺一筆,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他們摸著自己黑透了的心肝想,商人重利不是常識嗎?
沒道理一邊罵他們,一邊還想得到他們的救濟,憑什麼?
要是做慈善能有好處,像那些文人能揚名能當官,他們當然也樂意。
可慈善的下場是什麼?古有呂不韋,後有沈萬三,終歸沒一個好下場,那他們又何必假好心呢。
既然已經被罵成奸商,那他們當然要獲得更多利潤了。
但賺錢歸賺錢,商人是沒法和官府叫板的,尤其他們的父母官還是皇親國戚,因此遲遲沒人敢跳出來當出頭鳥。
這時,陳大同提了一個好建議,先放鬆眾人的警惕,以施米為由,告訴全城百姓乃至周圍鄉民,姑蘇沒糧了!
等到所有人都清晰意識到這一點,再偷偷高價賣糧。
到時一傳十十傳百,所有人都知道了,所有人又都自以為是地隱瞞,他們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嘛!
既能賺取高額利潤,還能獲得老百姓的感激呢,畢竟我賣出的可是家裡壓箱底的糧食,要不是看在你我關繫好的份上,還不願意賣你呢。
你可不要告訴別人,我就這麼點了,賣了你,我自己都少了,所以你得感激我。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會陷入恐慌,進而自己買到足夠糧食,不致於餓死全家的興奮中,完全不會去思考糧食貴了多少。
畢竟災難時間糧食漲價是常識,怕就怕有錢都買不到,一家人只能等死。
要不說讀書人心黑呢,賣了你還要讓你感激涕零。
陳記原本只是一家普普通通售賣糧油副食品的鋪子,在姑蘇城是極不起眼的存在。
陳家當家人也抱著小富即安的思想,並沒有擴大的想法,甚至還送獨子去讀書,希望能得一個麒麟兒。
陳大同確實讀進去了,年紀輕輕就考中了童生,再進一步就是秀才了。
可惜,他的天資和努力,在本就才子泛濫的江南,只能算一般,多的是比他聰明,還比他努力的人,更有不少世家子,有名師指導,學習資源豐富。
越到後面,他考中秀才的希望越渺茫,而立之後,他自己都放棄了,開始研究一些兵書,想著棄文從武。
但顯然,他在這上面也沒有天賦,倒是研究出了一些行商耍計謀的本事。
等到父親去世,他接管了家裡那不溫不火的鋪子,火速瞄準了此條街上另外一家糧油鋪子,用兵書上的手段,直接把人家整到,順利接管了那家店鋪。
就這樣,憑藉著比別的商人更有文化,也更狠辣的手段,很快在姑蘇城的糧食商人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可越接觸上層,越發現官僚階層和商人的鴻溝。
普通商人和盤踞地方的大商人不是一個階層,大商人和那些豪商不一樣,豪商和皇商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