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詔差異的看著秦谷,就如同直視怪胎一般。
劍山之上,優秀的劍修每逢大年份都如雨後春筍一般天才輩出,每一輩一二十年,會有三五名天資卓越的弟子,修得劍十一中的一招半式,已經算是天資卓越,值得著重培養看護了,身邊少不了一兩個上三境的劍修做護苗人,老一輩的修得三五劍便已經達到了洞虛或者飛昇境。
懷詔作為天生劍體,更是劍山之上百年一遇的天才宗門的未來,也用了十多栽無數個春夏才將劍十一全部收入囊中。
這十一招劍決之中,蘊含的是十一種劍道,每一種都是大道顯化,天下劍道同根同源的,這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也就是說如今的懷詔和秦谷劍道之上根本沒有任何門檻,完全可以道入境,可是偏偏天才都更重視根基,劍十一中的每一招都是能直達巔峰的劍道,懷詔同修十一種,雖都未如高深,可是已然是同境界最頂峰的存在,甚至高出一兩個境界也可殺。
因此也難怪懷詔會嫉妒,自己辛辛苦苦十幾載,秦谷僅僅用了不到一日的時間。
秦谷剛好掃到糾結女兒作態的懷詔,連忙低頭看了看自己衣服,心想不會趁著昏迷之時對自己做了什麼吧?
心中還有些小竊喜,看到完好無損的衣衫,又有些失落。
懷詔還沉浸在秦谷帶來的打擊之中。懷詔不知道的是,秦谷狀態就如同是每天有人在身邊念著三字經,就是不記,就是玩,這一念就是二十年,這二十年來在秦谷身上就只能用痛苦來形容。
今日突然有人帶你在劍氣成河的溝壑中走了一遍,烙印在記憶深處的東西,一下子如同洪水決堤般被喚醒,僅僅是帶著秦谷走了兩邊,秦谷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一般,而這個引路者反而成了外人。
當年劍王朝分崩離析,不是什麼陶苑劍破虛空飛昇而去,劍山就是當年劍王朝遺留下來,只因為如今劍山之上的那位不喜管理王朝,便畫地為牢將自己困於劍山之上,懷詔作為劍山聖女,自然知道事情真正的原委。
也知道秦谷身上這把劍就是師父等了百年的第十二道劍氣。
懷詔眼中帶著惋惜給秦谷講述著這把劍的來歷,畢竟這些更多是劍山之上的隱秘,關乎著一座王朝的興衰。更關乎著劍山之上那位如今劍道巔峰的態度。
劍王朝一百八十九年,當年作為師兄的陶苑找來了師弟朝清秋,告知自己已經到了瓶頸,必須要合道這些年來收集的十一道劍氣,而二人劍道修為卻早已發覺十一是殘缺的,少掉的那份應該就是還未找到的第十二道劍氣。
因此陶苑才準備合道前十一枚劍氣,只為了根據劍道大道紋理,去感應到最後殘缺的那柄劍氣。
懷詔表情突然變得凝重了起來。
據師父說,那日師伯以自身溫養了劍意,將其納入己身之後,整個人便痴了,眼神如劍破開了萬古壁壘,好似看到了那把劍誕生的那一刻,嘴中還不停地說著:“劍道巔峰是當為生民立命”
隨即一劍破開了光陰長河,師伯說了句“時間不對啊,時間不對啊,我來為你借劍。”
以自身修為破開三聖所守的盡頭,為後世借來了最後那道劍氣,當然這一切都被三教聖人看在眼中,但卻默許了,要知道三教聖人最忌諱的便是遠古時光盡頭壁壘後面的世界,如今也未留下只言半語。
然後自己師父不願意說看到了什麼,只說師伯讓師父等。
秦谷心中掀起滔天巨浪,難道秦雄知道這一切,還是怎樣,因此才守著那片湖這麼多年,至今沒有將訊息透露出去,無奈,可惜自己二十年來才知道自己身上這柄劍氣的來歷。
秦谷好奇的問道:“時光長河究竟是什麼樣的。”
“過去猶可回,未來不可知。”
突然一道平和的聲音出現在屋子,解答了秦谷心中的疑惑,如此來說豈不是可以修改過去。
懷詔一腳將秦谷踹下床去,抬頭髮現身前站著一人,手中拿著破舊的酒葫蘆,腰間插著一本被蹭的油光瓦亮的勸學,還有一把戒尺,頭髮早已雪白。
老人秦谷並不陌生,就是在酒館之中一言不合就廢了仗勢欺人讀書人史密的那個老儒生。
秦谷恭恭敬敬的作揖問道:“老先生您怎麼來了。”
秦谷自然知道,面前老人不簡單,定然是儒家大賢,秦谷和儒家打的交到可不少,此人境界尤高於老沐。
懷詔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原本高冷的模樣,突然成了小女孩作態,一把拉起老人的胳膊:“什麼風把您吹來了,這事不許說給父王聽。”
秦谷就如同被雷劈了一般。
酒壺 戒尺 勸學 ……
面前這個親和力的老書生竟然是坐鎮朝都得聖賢,當代儒家大儒。
秦谷再次作揖:“先前不知大儒身份,多有冒犯,望莫怪。”
要知道儒聖當年創立了儒家,統一了思想、言論、禮儀、法度、學說等逐步發展形成的文化,之後百年便由一代代大儒聖賢來主掌儒道,坐鎮天幕。
秦谷想起這位天下文人執手耳者儒家聖賢給自己在客棧端茶遞水,整個人犯怵。
站在面前的和藹可親的儒家聖賢絲毫沒有怪罪,反而慈眉善目,秦谷知道面前的這位當代大儒聖賢可是天底下最不好說話的那幾個,出了名的嚴格,身上的戒尺就是天下讀書人的噩夢,動輒便是跌境的下場。
而如今卻對秦谷如此慈眉善目的,讓秦谷汗毛倒立。
手拿酒壺的老儒生眉峰緊皺沉聲道:“小姜賢沒有告訴過你我這個先生?怎麼做我學生就這麼丟臉,幾個學生之中就他最愛面子。”
秦谷只好咧了咧嘴巴乾乾的笑了一下,老人家既然願意追究,那就還把自己當做自家人,秦谷也打心底裡開心,拱手作揖。
秦谷作揖道:“秦谷見過師父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