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單反的鏡頭牛逼,可是卻又特別的貴。
但這還是隻是單純的技術迭代而已,就像陳意剛穿越那會兒,各大廠的新產品背面沒有五六個攝像頭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其實多攝像頭成像技術的原理就是多個攝像頭拍出來的照片合成在一起,集合每張照片裡高質量的部分,提高平均分,就這麼合成為一張高質量的照片。
陳意的思路很簡單,有沒有一種鏡頭,能做到多鏡頭成像的效果呢?
其實是有的,並且在人類還沒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那就是——昆蟲的複眼,其實多鏡頭成像技術的靈感就來自於複眼。
複眼是一種由不定數量的小眼組成的感知器官,只不過現在藍星因為成本的問題都沒考慮過把若干個鏡頭都集合到一個鏡頭上來,做到真正的複眼結構,但陳意不怕燒錢,他現在多的是錢。
這也是陳意從面板的資料總結之中得到的靈感,他在晶片聯盟那邊提了一下這個思路,大家便開始了大力出奇跡的研發過程,主要目的就是將感光元器件與鏡片的數量都壓縮成一。
經過一段時間的搗鼓之後,大家還真弄出了一種新穎的設計——蜂巢式透鏡,鏡片是由眾多的六邊形格子組成的,咋一看,這不就是陳意前世的一些美容機構搞出來的蜂巢鐳射鏡片嗎?
不過細看之下就會發現二者簡直是天差地別,看似就是在鏡片上雕刻了很多六邊形格子,其實這些格子都處於鏡片內部。
每一個格子都相當於一個鏡頭,高低、大小、透光性都不同,這些都是經過了精密的計算的。
當然想要靠傳統的加工工藝把這種鏡片給磨出來那純粹是扯淡,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六邊形格子對應的鏡片表面凹凸度各都不相同,真要一個個去磨了,別說藍星有沒有這麼牛b的人,就連這麼牛b的機器都沒有。
陳意想出了一個辦法,反正現在電費不要錢,他直接上鐳射列印,利用鐳射內雕技術對特製晶體內部進行雕刻。
先是計算出一個立體的結構,然後在內部列印出一層層六邊形格子作為鏡頭。
這樣就可以透過所有鏡頭與晶體剩餘部分所組成的立體結構控制光線不斷的折射與反射,用來控制光線達成陳意所想要的結果,這就是蜂巢式立體鏡片組。
蜂巢式立體鏡片組研發成功之後,極紫外光源研發難度徹底的下降了一大截,而且已經可以應用在很多行業裡了,最先應用的就是鐳射武器以及機器視覺。
特別是對於基拉來說,曙光社將會興起新的一輪產業升級,她在日國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基恩士已不足為慮。
經實驗,同一功率的光源之下,鐳射儀器使用蜂巢式立體鏡片組比常規透鏡的照射功率提升了兩倍多,而且這還只是蜂巢式立體鏡片組剛剛研發成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隨著更進一步的研發,繼續對結構進行最佳化,同一光源下對比傳統透鏡的鐳射照射功率將會幾何倍數增長。
於是燕京某個海又炸了,黃金市場的各個馬甲再一次加大了黃金掃貨量,哦,現在金價相比最初已經漲了一半了。
其他的工業應用方面陳意暫時不用操心,內地那邊一堆企業與機構都在大開腦洞,各種各樣的成果在實驗室裡已經有一大堆,都在那嗷嗷待撫的等著最後定型之後進行大規推廣應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