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意依託蜂巢式立體鏡片組首先研究的專案就是鐳射武器。
和軍方某鐳射武器單位合作之後,沒過多久就研究出了相關的成品,但各種測試仍然還在進行中。
相關產品出世的時間太短了,按照pla的規矩,那是必須得在各種環境下都測試一遍蒐集相關資料之後再看怎麼樣,畢竟有些問題在短時間內是看不出來的,必須要進行長時間全方位的測試。
不過前幾天在幽靈黨那群人身上使用的一線實戰資料,倒是讓軍方那邊如獲至寶,根據相關資料反饋之後專案組又開始新的改進了。
鐳射武器陳意是不用多操心了,他現在又把重心放到極紫外光光刻機的光源系統上了,雖然極紫外光刻機這個名詞在這個年代都還沒有出生。。。
但是蜂巢式立體鏡片組研發成功之後,不止極紫外光源系統的研發就從煉獄難度降到困難難度了,連帶著反射投影系統前半段也被降到了普通難度。
眼前的光源以及反射投影系統在陳意一陣操作之後便開始運作了,陳意透過特製的濾光眼鏡就看到一束功率二十千瓦的紅光射入攝向梯形晶體下底面。
一根插入下底面中空部分的微型噴管噴射出一連串高速運動的液態錫滴,直徑只有20微米,肉眼看上去就像是連續的一條水線,其實每一滴液體之間都有微小的間距,這個頻率與鐳射照射的頻率一樣,每秒鐘五萬次。
必須得保證每次鐳射聚焦時恰好打在錫滴表面,使其瞬間氣化、電離產生出等離子體,輻射出波長只有13.5nm的極紫外光。
極紫外鐳射無法在普通物質中產生和放大,只能在“特殊物質”中產生,這個“特殊物質”就是脫離原子核而單獨存在的自由狀態的電子。
所以必須得費這麼大的周折,先製造一個真空的環境,然後再設計一個超高精度的鐳射照射及靶材噴射系統,此時才能得到一束壽命極短的極紫外光。
但這僅僅是第一步罷了,接下來錫滴氣化輻射出的極紫外光傳播進入了蜂巢式立體鏡片組內部,經過無數個鏡頭折射、反射等一系列的控制之後,最後才真正得到曝光所需的光源。
嗯,這只是極紫外光刻機研發萬里長征第一步,接下來的步驟如果用接地氣的說法也就是不那麼專業的話語來描述的話就是:
極紫外光照射在設計出來的積體電路圖上,然後把電路圖給縮小到一個天文數字的倍數之下再塞到面積差不多隻有指甲蓋大小的晶圓上。
而簡單的一句話卻是需要十幾個系統、幾萬個高精密零部件以及幾百個執行器、感測器,在工程技術人員的精確控制之下將整個裝置給整合起來,期間不能有一絲誤差。
陳意看著一束紫光從梯形晶體上底面射出,照射在特殊的測試板上,整臺機器就這麼開始不間斷的運作起來了。
他又觀察了一會兒資料反饋之後暫時沒發現什麼問題,就離開了這間房,相關資料的收集會由軒轅狗蛋來完成,現在光源已經制作出來了,要解決的問題是該怎麼讓整個光源系統長時間的穩定下來。
這個地下研究所一共有二十幾個無塵車間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既然用電成本可以忽略不計那就大力出奇跡。
這也是黃鑽被研發出來的紅利之一,要不內地那群大佬為啥要把藍星的黃金期貨市場給搞得一地雞毛呢?
華爾街那群人可能會賺,但內地卻永遠不虧。
。。。
半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時間已經來到了一九九五年七月四號。
這半個月中,深紫外光源系統出現了一系列的毛病,譬如錫靶材投射不穩定、鐳射發射器震動過大、蜂巢式立體鏡片組對焦不準等一系列問題,短時間內運作還好,可一旦整個系統運作時間超過一天就會出現很多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