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商隊的掌櫃乃是一位讀書人,他見王安石談吐不凡,便與之深聊了起來。
二人有說有笑,相聊甚酣。
不多時,這名掌櫃便帶著商隊,轉道去了齊州。
頓時,王安石信心大增。
只要將名聲建立起來,齊州有了好口碑,就能無形中解決很多麻煩。
……
而此刻。
在齊州北境的一處驛站前,司馬光心情忐忑地望著遠處。
此處乃是從汴京通向青州的必經官道。
商隊尤多,且多是長途奔走的商人。
蘇良也站在一旁。
他知曉司馬光沒有王安石那種厚臉皮,便選擇陪著司馬光。
從上午到此刻,已經過去了二十餘支商隊。
司馬光與之交談的也有十餘家,不過依舊無人轉道去齊州。
好幾個商人都被嚇到了。
他們覺得官員們對他們那麼好,必然是有所企圖。
雖然屢遭懷疑,但司馬光還是會耐心地向商人們推薦齊州,講解齊州的各種特產以及齊州對商人的優惠政策。
司馬光最大的優勢便是情緒穩定。
且他認為,宣講齊州比引客更加重要,只要建立起好名聲,客商自然能蜂擁而至。
由於二人還有公務要做。
王安石每隔三日便去官道攬客一次,每次大概是小半天。
而司馬光選擇每隔兩日一次。
不過,他會在驛站中住宿,晚上在驛站附近停下休息的客商也不少。
篝火下,正是宣講齊州的好時機。
當然,二人的這些舉動不會是今年常態。
一旦外地客商對齊州的印象改觀,二人便會再次拉長時間間隔,甚至不用再招攬客商了,但後續的服務定會做得更精緻。
王安石和司馬光,正在以一種大宋朝從未有過的方式,改造著齊州。
用一位老農的話語來形容二人。
“這兩位官老爺的腦袋是低著的,腰也是彎著呢,並且還會衝咱們笑呢!”
……
商人向來都是傳遞資訊的最佳媒介,更何況齊州這個大宋變法的首選之地。
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