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
侍御史兼知雜事,作為御史臺的二把手,事事可管。
第二日。
便有一些主簿、檢法、書吏遭到了高若訥的批評。
比如,在御史臺內絕對不可大聲喧譁;處理公務需處處仔細,一張書頁都不能出現褶皺;甚至一些小吏如廁閒聊的時間久一些,都遭到了高若訥的嚴懲。
一時間,御史臺的氛圍變得壓抑起來。
這一日。
蘇良正在察院翻閱著這幾日的邸報,周元有些哭笑不得地走了過來,手裡拿著一本奏疏,道:“景明,高御史將你彈劾了,足足三條大罪呢!”
“啊?”
蘇良不由得一愣。
高若訥來御史臺才不過四日,蘇良也就和他打過一個照面而已。
蘇良開啟抄錄的奏疏,看完之後,不由得說道:“盡是些吹毛求疵之事。”
其錯一,點卯之後於桌前酣睡。
其錯二,存在提早放衙之情況。
其錯三,在察院之中聚眾說笑,毫無臺諫官儀態。
“此奏疏不但呈遞到了官家面前,還呈遞到了中書,伱最好解釋解釋。”周元道。
這雖是小毛病,但確實是蘇良的錯。
蘇良點了點頭。
他在桌前酣睡及提早放衙,乃是因為這幾日兒子蘇子慕太纏他。
至於在察院中說笑,乃是察院官吏們午後的嘮嗑時光。
只要不被外人知曉,蘇良覺得這樣是能夠促進大家辦差的。
這一條,他並不準備改。
當即,蘇良寫了一份解釋的奏疏,呈遞了上去。
趙禎對官員們的日常公事管理還是比較寬鬆的,家中有事,只要不是延誤了官事,一般都不會責罰。
果然。
蘇良解釋完畢後,官家和中書都沒有說什麼。
蘇良也沒打算和高若訥一般見識。
後者剛來臺諫,估計是想著多寫幾份彈劾章疏表功呢!
翌日,高若訥又將蘇良彈劾了。
高若訥稱,蘇良與龍圖閣大學士、知開封府的包拯,夜間在街頭小酒館飲酒,絲毫沒有顧及臺諫官應與其他衙門的主官避嫌,私下不應見面。
這次,蘇良直接選擇無視了他。
蘇良與包拯的友情,滿朝官員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