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座鐘樓的名稱,應該跟景江區的發展方向貼合。不能只是定名為某某鍾,而是要把當地的元素加進去。”陳德海提供了大方向的建議。
讓他想個好名字,著實想不起來。
陸臨風看向蕭毅:“你認為應該叫什麼?”
“按我的理解,景江區未來的發展定位是科技新城。科技領域天花板,再加上封頂的製造工藝,兩相結合,可以把新建築定名為天頂鐘樓。”蕭毅隨口講出自己的想法。
走上核心科技領域的道路,感受到那種樂趣,會令人慾罷不能。
無論風浪再大,蕭毅都會堅持走核心科技路線。
作為景江區影響力最大的企業,未來的發展,勢必和這片廣闊土地息息相關。
陸臨風聽了蕭毅的話語,頓時眼前一亮,決定採納這個建議。
“天頂二字,一聽就是高層建築。正好與我的規劃不謀而合,又有科技研發的寓意在裡邊,再合適不過了。”
達成了共識,接下來就是分工。
德江地產負責建造天頂鐘樓。
蕭毅旗下的龍騰鐘錶廠,則是肩負著製造四面大時鐘的任務。
不僅要大,還得有相當精準的時間顯示。保證市民任何時候看到,都能瞭解當下是幾點。
陸臨風會畫畫。
雖然是業餘愛好,但也能表達出精髓。
在空白紙上描繪出天頂鐘樓的大致形狀,看起來像一座四方獎盃。
兩頭寬,中間略窄,身子呈現出流線型。
設計感十足,同時又有點不走尋常路。
“幾百米的建築,增加這種設計感,會不會降低安全性?”陳德海是務實派,傾向於直線型設計。
雖然外觀樸實無華,但比陸臨風的設計稿,多了幾分沉穩。
既然意見相左,就要詢問另一個人。
“如果是在主城區,我會傾向於陳老闆的建議。景江區代表著未來,需要煥發出新的生機,陸區長的設計稿,明顯更貼合景江區的特質。”蕭毅一句話,直接點中了要害。
景江區不走主城區的老路。
否則再給十幾年,也追不上主城區的經濟發展。
只有完成打造科技新城的目標,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那就這麼定了。”陸臨風下了定論。
天頂鐘樓的建設,正好契合景江區的發展路線。
到底是蕭毅,鬼點子就是多。
對這個年輕的商人,陸臨風同樣有著十足的欣賞。
怪不得各地都想和他合作,果然有兩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