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海想的是又有工程可以接,兜裡又要多一筆現金。
他沒蕭毅那麼大的能耐,不敢貿然構建產業鏈。萬一弄巧成拙,破壞了集團的現金流,反而會讓自己陷入麻煩。
再者說,人一旦年紀大了,就會想要求穩。
幹了十幾年的地產商,沒必要因為眼饞龍耀集團的龐大現金流,踏入不熟悉的領域。
他沒有成為全球首富的野心,如今擁有的資產,足夠他後半輩子錦衣玉食。
夠本了。
直接躺平。
幫著把景江區建設起來,以他的年齡,基本也就可以退休了。
未來兒子陳沖接不接得住德江地產,都有蕭毅這位大老闆照應,並不需要擔心。
陸臨風和蕭毅達成一致,他也不會有意見。
龍城機場終歸是在景江區外圍,與建設中的主城區相距甚遠。有個位於主城區的鐘樓做地標,會更加妥當。
不過有一點值得驕傲。
無論是龍城機場,還是即將敲定的鐘樓專案,承建方都會是德江地產。
冥冥中似乎自有定數。
他是靠龍城機場起家,彼時的景江區,其實就是一片荒地。
以平房居多,居民的生活跟主城區也是天差地別。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景江區有了大量工廠。只不過依然被視作城鄉結合部。
真正的蛻變,契機還是去年星鑽公司在景江區開設分廠,以及龍耀集團的建立與崛起。
蕭毅這個商業鬼才,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力,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
短短一年時間,景江區對人才的吸引力,比以往提升了數倍。
尤其是科研人員,更希望來到景江區施展抱負。
財經日報的最新調研結果顯示,多家企業開設分廠的首選地點,就是以前沒人瞧得上的景江區。
因為所有老闆都相信,蕭毅的龍耀集團,真的能夠把這裡變成科技新城。
商人的嗅覺最敏銳。
初現繁榮的地方,情況必然會越來越好。
提前做好面子工程,省得以後無暇再去做。
“您想好位於主城區的這座鐘樓,叫什麼名稱了嗎?”蕭毅對此感到好奇。
陳德海看向陸臨風,同樣期待著他的答案。
“新鄉的帝國大廈,蘭頓的大本鐘,還有望天角的金光塔,都是舉世聞名的建築。”陸臨風來回踱著步子,說道,“我們也得給這座鐘樓,起個響亮的名稱。”
末了,看向蕭毅和陳德海,問他們有沒有好的建議。
合著他還沒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