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臨風打來了電話。
這個現象很不尋常。
蕭毅正在蘇河州,考察文華文具廠的生產線。
他們希望擴大規模,增加產能,爭取把生產的文具賣到全國各地。
參觀過後,有個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公司管理更加完善,不像之前的散兵遊勇。
蕭毅離開之前,許諾給文華文具廠注資,以便擴大生產規模。
隨後開車返回景江區,直奔區政府所在地。
陸臨風有個重要計劃,需要和屬地內的兩位老闆商議,因此特地騰出了下午的時間。
“蕭會長,你現在譜是真大了,讓我們兩個人等了你一個多小時。”陸臨風見蕭毅進屋,跟他開了個玩笑。
“我在蘇河州有要緊事,接到您的電話,馬不停蹄就趕過來了。怎麼著,是有什麼新的發展規劃嗎?”
陸臨風走到牆上掛的地圖前,說道:“但凡是大城市,似乎都有地標建築。龍城的主城區,各有其鮮明特點。我在想,是不是要在龍城機場之外,增添一座地標建築。”
蕭毅坐在沙發上,挨著老夥計陳德海。
“您有何高見?”蕭毅瞭解陸臨風。
他十有八九已經做好了計劃。
作為出錢的老闆,按他的計劃行事即可。
當然,前提是不能太離譜。
“既然景江區有龍騰鐘錶廠,不如在主城區的中心蓋座鐘樓。四面八方的居民,抬頭就能望見它。”陸臨風指著劃定主城區的中心點,回頭看向坐在沙發上的蕭毅和陳德海。
“這主意不錯。”陳德海是地產商,只要有工開,便算萬事大吉。
當然是舉雙手贊成。
一座全城都能看見的鐘樓,必定是高層建築。
如果交給德江地產承建,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半載。蓋完鐘樓,又可以美美地撈上一筆。
橫豎都是賺錢。
他不會有意見。
蕭毅聽了陸臨風的想法,只覺是個天才的主意。
前世英國的大本鐘,還有魔都的大自鳴鐘,都是相當經典的地標建築。
儘管提前步入智慧手機時代,解鎖螢幕就能看到時間。可是對傳統的追求,同樣不能丟失。
“鐘樓四面的鐘,您打算在哪兒採購?”蕭毅也贊同陸臨風的計劃,順勢幫龍騰鐘錶廠招攬生意。
“剛不是說了,景江區有龍騰鐘錶廠。正好把製造鐘錶的訂單交給他們,為鐘樓增添更多屬於龍城的元素。”陸臨風是真的在把景江區當作家鄉建設。
儘管他是土生土長的龍都人,但孩子已經在這邊上學,根就算紮在了龍城。
做好城區規劃,可以省去日後拆遷的麻煩。
地標建築的建設,則是為毫無生機的建築群,增添帶有靈魂的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