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法貸款用以支付學費、書費及其客觀存在費用。他重新安排了他的工作計劃,以便他能保證上課。他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和願望贏得了妻子和雙方父母的的全力支援。
他和妻子同心協力,創造性地找出更加有效地支配花費和時間的方法。
上個月的一天,他取得了學位,下個月將作為一位有專業才能的受訓人員到一家大公司去上班。如果沒有學位,這個大公司是不會錄取他的。他後來前途廣明,收入越來越高。
由上例可知,哪裡有決心,哪裡就有辦法。
相信某事能做到是創造性思維的根本所在。
下面是利用信心幫助你開發創造力的兩點建議。
1.從你的思考和言談中消除“不可能”這幾個字眼。
“不可能”是個讓人洩氣的字眼,
“某事是不可能的”的思想會對你認為“某事完全可能”的其它思想產生一連串的不良反應,這調動了大腦的不可能細胞出來。
2.想出一件你希望去做,但又認為不能做的事情,然後列出你為什麼能做的各種理由。
然而,我們很多人之所以會破壞自己的願望,只因為當值得我們思考某事為什麼能做到時,我們卻只注重考慮它為什麼不能做。
最近,我讀的一份報紙上的訊息說,大多數地區設縣太多,該文指出,許多縣的邊界還是在解放前幾十年和單匹馬拉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時劃定的。
在今天,擁有高速汽車和優質公路,不把三到四個縣合併在一起是沒道理的。這樣將大大減少重複服務,以便納稅人用較少的費用去真正得到良好的服務。
該文作者還說,他認為他偶然想出了這個很有價值的想法,因此,他隨意訪問了30個人,想聽聽他們的反映。
結果是,沒有一個人認為那是一個有價值的想法,即便是他們會以較低代價獲得更為開明的地方政府。
這是一個傳統式思維的例子。傳統思想家的大腦是麻痺的,他們的邏輯是:
這種方式已堅持一百年了。因此,它一定是好的,而且一定能持續下去為什麼要冒變革的風險呢?存在即是有道理的。
“普通”人總是對進步懷有敵意,許多人對地上跑的汽車提出抗議。
沒有汽車對我們來說自然就意著步行或騎馬。
飛機似乎衝擊著更多的人。
有人認為人無權侵犯鳥類所佔據的空間。
許多“維持現狀者”仍然堅持人類無使用空間的權力。
一位著名的導彈專家對這種見解給予了回答。
Von. Braun博士說:“凡是人類能到達的地方都應屬於人類的”。
在十九世紀,一位負責銷售的領導人發現了銷售手段的“科學”原則。這一原則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甚至後來被寫進了教科書。
其原則是:產品的銷售總有一種最好的方法,找到這種方法,永不背離它。
有一家老闆說:“……做好一項工作有很多方法,事實上,它和做這些工作的人一樣多。”
也就是說,有多少個人就可能有多少種方法。
說實話,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最完美的方法。
如導彈設計、裝飾房子、美化草坪、推銷產品、撫養孩子、做紅燒肉等。
冰裡不會長東西。
如果讓傳統象冰一樣凍結我們的大腦,新思想細胞就不能產生。
接下來我給大家作一項測試。
對一個人提出如下之一的建議,然後觀察其行為。
1.長期受政府壟斷的郵電系統應該變為私營企業;(現在國家已經放開了快遞物流,您還認為此建議可笑嗎?)
2.單位領導換屆應該每兩年或六年舉行一次而不是四年;(有的事業單位就是三年一換屆。)
3.商店的銷售時間應該從上午的9:00到下午的5:30調查為下午1:00至晚8:00;(有的咖啡廳就是下午開始。)
4.退休年齡應改為70歲。(這種建議還沒實現,但已經有延遲退休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