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看個屁,這都是我們木匠的活。”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不甘示弱。
“不能這麼說,這東西還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雖說木工製作精細零件容易些,但是用鐵更加堅固耐用,大家研究研究吧,儘量把這東西做出來,然後咱們在試試,不好使的話還需要再修改。”陳曦拍拍手說道。
“看殿下多會說話。”唐鐵匠斜了那木工老者一眼。
隨後大家一起開始了研究。
根據陳曦的設計,這個簡單的手搖式脫粒機的最大問題就在於主軸旋轉時的穩定性,要保證轉動起來以後有足夠的力量,還要保證轉動以後不至於經常被秸稈卡死,所以主軸的轉動動能就要求很大,這也就是說主軸要很重,這樣一來才能保證主軸的動能,在告訴的轉動下,才能把麥穗或者稻穗打爛,主軸轉的越快,脫粒就會越加的乾淨輕鬆。
“殿下,主軸重沒有問題,但是主軸太重的話,人很難快速搖動啊,這得有多大的力氣才能保證主軸的轉動速度?而且不能停下,這麼重的東西,一旦停了,再想轉起來就不容易了,尤其是裡面再有秸稈,那樣的阻力就更大了。”一個科研人員說道。
“這個問題還比較容易解決,讓搖把的半徑大於主軸的半徑就行,做的長一些,可以一次用多人來驅動。”陳曦解釋道,然後又畫了一下簡單的草圖。
“這個方法好,當年我師父就說這樣省力。”一個木工說道。
“咱們還是先弄出來一個簡單的模型出來,然後再逐漸完善吧。”陳曦建議道。
“好,我去弄主軸。”一個木工說道。
“我負責弄那些脫粒的凸起。”鐵匠出聲了。
“我們去打造框架。”
這就是人多的好處,而且啥都會。
在聽了陳曦的建議以後,這幫人馬上就行動起來了。
有人用木頭定製框架,有人去做主軸,鐵匠則是負責一些堅硬的零件,但是為了速度,不少地方還是暫時用木頭代替,畢竟木頭雕刻起來要容易的很多。
不到兩個時辰,一架建議的脫粒機就被擺在了農業科學研究院的空地上。
這是一架十分草率的模型,但是在一大幫老師傅的手裡,做的居然十分的好看。
這東西一人多高,長達兩米,箱體有木板釘成,但是一側還是鏤空,能看到裡面的零件運轉,主軸是一根直徑在半米左右的巨木,巨木上是一排排的粗大鐵釘,每隔兩寸就是一枚釘子,每一排的釘子位置交錯開,這樣會保證有更多的釘子可以接觸到麥粒。
這個機器箱體下面是一個很漂亮的木架,穩定性不錯,老師傅出品的東西確實不一樣。
主軸的一端有巨大的搖把,一米多長,成人手臂粗細,可讓四個人一起搖動。
一大群工匠圍著這個奇怪的大箱子上下打量,然後都露出一副很是陶醉的神情。
自己的手藝真是沒得說!
“現在剛剛開始春耕,我們手裡沒有麥子啊,沒發測試怎麼辦。”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