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苦思之下,想出了一種折中的方法,那就是,先把那半幅《蟋蟀圖》的流言給放出去,自己做好準備,靜觀其變。
這麼做的好處有二,一是可以藉此觀察一下皇帝的具體反應,二來也不算得罪了燕王。
於是,真就這麼辦了。
沒想到的是,皇帝這次的反應非常的大,直接派暗衛來到了永川。
這什麼意思呢?
可否理解為:朕是本來不想動你的,可你偏就不老實,那就休怪朕心狠手辣了。
於是,就出現了永川王府的那場大火。
然而,聰慧的川王妃也憑著事先做好的準備順利脫險,然後,她就果斷地去往了山東府,投奔燕王。
這事之後,皇帝也沒有再咄咄逼人,而燕王也變得消停了一些,二者形成了一種所謂的僵持狀態。
但是,這個平衡沒有維持多久,就被一個突來的意外給打破了。
轉折點發生在去年的年前,那時,南方抗倭大捷,朝廷敕令禮部官員南下犒軍,以顯皇恩浩蕩。
而當時被活捉的幾名倭寇敵酋,也被押解著隨禮部的人一同返京,行程上來說,也確實順路。
這本是一個機密訊息,但難不保會走漏風聲,葛裘就事先得到了這個訊息。
他打算在山東境內設伏,一舉營救下那幾個倭寇首領,盤後並拉其入夥,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倭寇來投。
想法是挺好的。
誰知才剛剛動手,葛裘就被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押運官一箭射殺。
事後得知,那名女子名叫方若蛟,據傳是抗倭將領戚景的髮妻。
嗚呼!
自稱能掐會算的葛半仙,就這麼不明不白地嗝屁了。
事後,川王妃大為震驚。
要知道,葛老道可是拜帝教中的精神領袖,一旦失去了他這個臺柱子,這忽悠人的大戲就不好唱了。
如果,拜帝教因此土崩瓦解的話,自己可就失去了所有的利用價值。
所以,除了上層以外,葛裘之死必須嚴格保密,對外只稱:葛大仙渡劫在即,目前正在閉關之中。
是的,能瞞一天是一天吧。
卻不料,屋漏偏逢連夜雨。
似乎皇帝偏就瞅準了這個時機,馬上就建立出了一個什麼上帝教,而且,他還派來了一個洋人作為是左正一。
之後便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教眾爭奪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