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王薨逝後,川王妃給丈夫收了屍。
她震驚了……
幾乎不用仵作去驗,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王爺是被利器給一下子捅死的,但是到了最後時,卻被定性為了是,疑似不慎墜馬歿亡!
然而事實上,永川王根本就不會騎馬。
更令川王妃感到不解的是,丈夫死後瞪大了雙眼,明顯是死不瞑目。而在他的手裡,一直緊攥著那半幅《蟋蟀圖》,松都鬆不開手。
鑑於此,她有理由相信,這半幅圖很可能是王爺在臨死之前,從兇手身上撕下來的。
而太子又恰巧是個既好繪畫也好促織的人,莫非,這畫的原主人會是他?
如果這個猜測成立的話,太子可就成了弒兄的兇手了。
這可是大不仁!
不過,在沒有其他證據的支援下,這些也都只是憑空的猜測而已。
隨後,新帝登基,並命禮部以及宗人府的人來為永川王治喪,於此同時,天子也給其死因做出了蓋棺定論,依舊是之前的不慎墜馬歿亡。
這是騙人,還是騙鬼?
川王妃認為,小皇帝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因為他並不想捅破那層窗戶紙,免得遭受罵名。此外,還有著一點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意思。
鑑於此,川王妃又開始安定下來,選擇繼續居住在她的永川王府之內。
新君的處理方式看起來彰顯低調,其實並不是!
還沒等到寶座坐熱乎,皇帝就立即展開了新一波的動作,明面上,他公然地聲討拜帝;暗意裡,也開始劍指他的二叔——燕王爺。
這時,世人才猛然發現,新帝和他爹是不一樣的,有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氣勢。
不過,皇帝很快也因此栽了跟頭。
啥事呢?
由於三朝元老們的各種力諫和力爭,弄得新帝放不開手腳,感覺頭都大了。
燕王也沒閒著,立即就想出了相應的反制措施:呵呵,你個小皇帝,不是喜歡擺出一副道德明君的樣子嗎?那我就故意給你抹把黑!
怎麼抹?
好辦!
他傳令川王妃,儘快地把皇帝涉嫌弒兄的醜事給抖露出來,讓天下人詬。
但是這麼一來,川王妃就被迫走上了前臺,變成了最為危險的馬前卒了。
去跟皇帝明著叫板?
誰不怕呢?
川王妃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