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前,攔截在大家面前的技術難題,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電流轉化成微波的效率和功率問題,在這之前因為半導體產業的限制,效率和功率都比較低下。
很難滿足大功率轉化的需求,而且轉化效率也比較低,能量很多消耗在了轉化這一過程之中。
而氮化鎵的物理特性,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僅可以承受較大的功率,而且轉化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張星揚在十五米左右寬的實驗場地之間,分別擺上了DCRF轉化器和RFDC轉化器。
一端是發電機,另一端則是電動機。
用來驗證這一套系統的工作效率,是否能夠滿足要求。
“星揚,這真的能夠成功嗎?”
即使張星揚之前一再創造技術奇蹟,但是耿博依然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因為這看上去實在是有些超出大家的想象,在這之前市面上所謂的無線輸電,實際上大多是應用的電磁感應。
也就是後世,大多數手機無線充電的方式。
這種無線輸電,雖然擺脫了線的束縛,但是用處不大,因為無線距離太小了,只有緊貼著的時候,才能夠生效。
在生活場景之中,都沒有太多的應用場景,更遑論於工業生產之中。
而微波輸電,是真的能夠擺脫這一限制!
雖然現在裝置看上去不小,但是在工業生產之中,這已經算是很小了。
“實驗的成功是肯定的,主要的問題就是轉化效率到底能夠達到多少的問題。”
張星揚一邊啟動了一端的發電機,一邊回答著耿博的問題。
DCRF轉化器,很快就將電能轉化成了微波,然後透過特定的頻率,傳輸到了十五米之外的RFDC轉化器之中。
微波在這之中,被轉化成了電流,帶動了電動機的運轉。
電動機的功率,很快就呈現在了顯示器之上,再結合另一邊的發電機。
大家很容易,就得到了微波輸電的效率。
百分之三十二!
這一效率可以說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這樣的能量利用率,可以說是非常高了。
張星揚看著顯示屏上的資料,露出了微笑:
“我們未來可以解決很大的能源問題了!”
在場的眾人,久在航天系統之內工作,當然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這是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來的設想。
在太空之中建設大型的太陽能發電站,在發電的同時,透過微波的方式,將這些能量傳輸到地面。
地面的用電量極大的城市,就能夠緩解很大的壓力。
尤其是在電力需求旺盛的夏季,能夠解決不少千萬級別超大城市的用電難問題。
當然,微波輸電的好處不僅僅在此。
有了微波輸電之後,裝備了RFDC轉化器的無人機,就可以近乎於24小時不間斷地在天空之中巡航。
不再需要停下來充電的過程,僅僅在數天之內,需要將內部的易損零部件進行更換即可。
無人機蜂群戰術,也是在這之後才迎來了真正發展的機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