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名譽,或者道德,或者自私,或者法律法規。
而惡毒,即是嫉妒,幸災樂禍。
這是人性無法擺脫的陰暗面,目的是希望別人痛苦,這樣的惡毒無處不在,或者說人人都有。
但惡毒,會被第三種動機壓制。
同情!!
這是真正的稀有道德。
就好像盧梭所言。
人們不會對比自己幸福的人產生同感,而只會對比我們不幸的人感同身受。
同情的本質就是共情,對他人的悲苦感同身受,將他人視為一體,是從真正的情感與道德出發,高尚無私。
而這第三種“同情”在一個人成分含量越高,那麼道德水準便越高。
聖母是真聖母,共情,繫結,視為一體,言行合一。
而一但出現了雙標,那就是虛假的聖母,只會用舍利子崩別人一身而已,虛假的聖母,成因其實便是過量的利己,他們需要用“同情”來掩蓋“惡毒”,以此“利己”。
人們會對那些道德的,高尚的行為產生敬意.......
不正說明了那些道德行為與眾不同?
而李文音目前上演的歌劇中,可以說角色的行動動機,全部是按照叔本華的這種倫理模式來進行的!!
尤其是在【命運】的觀點之上!!
宿命論與決定論!
尤其是聯想到後面的劇情.......更讓這些音樂家覺得,這部歌劇,完全可以影響一批人,甚至會有無數的人投入到其研究之中!!或者專門學習數年數十年,來表演這部歌劇!!
而國內的一些大佬,互相對視一眼,均露出驚容。
更是隱約的起了一個更可怕的念頭。
“這天.......真的變了!”
李文音........或許開啟了以世界為畫板,新一輪的音樂“紅學”!!
紅學,即研究《紅樓夢》的學問,橫跨文學、哲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中醫藥學等多個學科!
而李文音,僅僅靠著一部《尼伯龍根》,就絕對可以開啟一波所謂的“尼學”!!
這部作品的細節奇多,甚至橫跨戲劇,歌劇,舞美藝術,造型,音樂,歌唱,民俗風俗,神話故事,哲學,倫理學等等的多個學科!!
“李文音,從演奏家作曲家,到了音樂家,再到藝術家。”
陳國濤看了一眼快樂死的溫教授,忍不住唏噓起來
“現在,李文音可以說......從藝術家更進一步,探求何為真正的美,變成了美學家!!”
“以費爾巴哈的感性唯物論為基礎,以希臘藝術為參照........”
陳國濤笑了笑,忍不住搖了搖頭。
“即使只是走在路上,也落我們太遠太遠了!!”
整體的表演下來,陳國濤自然看出了李文音各種別出心裁的設計!!
就彷彿靈感來源於古代希臘悲劇一般。
舞臺的搭建與佈景,是雕塑藝術與繪畫藝術,而音樂與歌唱,是聽覺藝術,演員的演繹,形體動作,基於舞蹈藝術,而這些,為悲劇服務,悲劇形成了詩歌,這就是理智的藝術。
綜合起來的有機體,當真是.......妙不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