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一個是聖母大學的校長西奧多··赫斯伯格神父,及《華盛頓郵報》前駐莫斯科首席記者羅伯特·凱澤。
之所以選擇他們,一方面要證明合眾國是個富有宗教信仰的國家,同時向強化那句“信仰邪惡的人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沒有信仰的人”。
神父本人的口才不俗,並且由於其常年到處傳經送寶找尋迷途的羔羊,他的各種詭辯技巧也非常強悍,這和他和和氣氣富態外貌形成鮮明對比,完全可以在關鍵時候突發冷箭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而羅伯特·凱澤先生則對莫斯科有著深入瞭解,並且多年的首席記者生涯讓他不懼怕任何挑戰,另外相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要保守的多,這也是共和黨政府比較偏愛的報紙。
在得知名單後,愛德華髮動一切關係,終於成為辯論隊中的一員。
而且看起來,他也非常適合擔任這個角色,這樣隊伍中三個人分別是,神父,記者,律師,從某種程度來說也確實是美國當下最有力的三個職業階層。
其次,在對內的任務分配上,羅伯特·凱澤負責主要攻擊,作為記者他見多識廣,肚子裡一堆莫斯科黑料。
神父負責防守,利用宗教來轉移掉某些尖銳的問題。
愛德華髮揮他的專業,質證……
交叉質證蘇聯代表。
顯然,在辯論中俄國人肯定會為他們的行為提出種種藉口,甚至不惜撒謊。
要揭露對手的謊言並不容易,尤其是對手精心粉飾過的謊言。
這時候訟棍……不對……律師的用處就出來,庭辯中的交叉質證技巧就是專門用來應付這種情況的。
甚至可以說,一旦讓愛德華這種級別的傢伙全力發揮的話,不管對方是否做過這事情,他都能質證出其中的矛盾之處來……當然這對於法官和對方律師絲毫沒有效果。
咳咳,可對圍觀的看熱鬧群眾有用啊!
愛德華興奮異常,迫不及待地準備了許許多多問題,草稿紙大致有一英尺那麼厚,主要是是關於庫達耶夫和其他政治犯的問題。
現在他可以確定,庫達耶夫真沒觸犯蘇聯的刑法,或者說,蘇聯現有的法律並不足以對庫達耶夫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定罪。
這可是他最好的舞臺啊。
以前質證來質證去,要麼是對方當事人,要麼是對方律師。
他本事算是大的,能把法官也質進去。
但,可還沒和俄國人打過嘴炮呢……
想想就讓人興奮!
正當他玩命準備,並且自以為勝算頗大的時候。
事情有出現變數。
蘇聯代表隊忽然提出,他們將取消比賽!
對外的理由是,“因為美國隊中的愛德華·楊向來持有反蘇態度,並且作為一個律師不辨是非的給製造BLM大廈爆炸案的猶太kb份子辯護!他是徹頭徹尾的kb份子的幫兇,一個為世人所唾棄的猶太復國主義份子!並且多次打著法律的旗號粗暴干涉我國內政!”
俄國人的抗議信足有三千多字,佔了報紙小半個版本。
這玩意與其說是抗議,倒不如講是對愛德華的批判。
可根據內線訊息,實際上是莫斯科在得知愛德華會參加後便電令蘇聯隊不要參加包含質證部分的比賽。
顯然俄國人怕了。
但若是公開承認顯然不行的,於是不知道那個“天才”想了這個麼主意。
可能這傢伙的算盤打得很好:
首先給蘇聯隊的退出找了個“合理”的藉口;
其次,正好藉機會抹黑合眾國的法律現狀;
再有,這哥們可能頗能揣摩莫斯科的意圖,狠狠的黑一把愛德華,給他扣上猶太復國主義的帽子。
遺憾的是,俄國人又翻車了,犯了他們外宣上的老毛病,那種霸道總裁範兒又出來了。
外宣外宣,物件是外國人,而不是本國公民乃至高階官員。
所以必須要摸準對方的心態,投其所好才能起到好效果。
俄國人這幅不要你覺得,我要要我覺得的腔調,非但沒有起到坐實愛德華訟棍以及痛斥美國司法沒天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