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之後的事情,坦白說,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申訴書早就在在美國公開,並且遞交到了莫斯科,莫斯科使出拖字訣,這讓他也無可奈何。
於是他經常和維塔在一起商量接下來的事情到低該怎麼辦。
通宵達旦。
但結果還是兩手一攤,咳咳,庫達耶夫不出來的話,只怕他們還要繼續商量下去。
事情的轉機往往在不經意之間到來。
這回是俄國人首先發難。
……
這段時間蘇聯在外交上顯得灰頭土臉,和自己曾經的小老弟彼此在邊境上陳兵百萬。
小老弟窮是窮了點,但不怕死,而且東三省是國之精華所在,勢必是屬於一旦開戰必須要死保的。
戰略壓力巨大,但在戰術上倒是不那麼麻煩,完善的鐵路網和工農業設施,使得其能夠有效地長久防禦,後勤體系完備。
俄國人就痛苦了,西伯利亞那見鬼的氣候極端不適合人類居住,然而不防守又是不行的。
可交通只有一條沙皇時代的修建的西伯利亞鐵路,設施老舊而且是單線,運輸力量有限。
為了維持龐大的兵力,列車從歐洲方向拖來大量後勤補給物資,而回程只能運送數量不多的礦石和原木,龐大的軍隊完全靠一條細細的鐵路維持。
雖然最高人民議會已經一再要求加快速度建設現代化的貝阿鐵路作為老鐵路的替代與補充。
可西伯利亞大片的原始森林,春夏泥濘秋冬堅硬,繞是成建制的鐵道兵玩命工作但距離完工還是遙遙無期。
雙方彼此口伐筆誅打得不亦熱乎。
對美國就更是如此了。
面對這種困境,莫斯科也想破局。
這回不知道是那個高人提出一個看起來非常不俄國的策略公開辯論。
事情的起因是,義大利公開對蘇聯的某些rq政策表示不滿。
莫斯科隨即建議雙方在義大利的電視臺上進行rq問題的辯論。
每方各出三民代表,向全世界直播。
一開始整個西方世界都抱著看笑話的心態對待此事。
義大利人,打仗是差點,但其他方面還是挺可以的。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可愛的義大利人再次拉胯。
在這場公開的辯論賽上,俄國人展現了他們強勢的一面,準備充分,妙語連珠,論據清晰,說服力極強。
義大利人乾淨利落的敗下陣來。
這充分說明了俄國人此策略的成功。
莫斯科也非常興奮,隨即他們興高采烈的向美國提出類似的挑戰。
當然,不可能是政府當局親自出面,是由一個蘇美民間友好協會本著“增進雙方友誼,增加雙方理解,促進雙方合作”的旗號提出的。
美國這邊一開始也有點發愣,這種感覺非常奇怪。
白宮和國務院都沒有及時回饋。
可媒體瞬間跳了起來。
尼瑪
這是啥?
巨大的收視率啊!
幾大傳媒集團為了轉播權大打出手,參議員老爺們也拉幫結派為自己的勢力搖旗吶喊。
最終FAKENEWS技高一籌,拿下全國實況轉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