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妗接過看了,卻是包括郭子儀、李光弼、封常清等大將在內,紛紛上奏,請朝廷暫緩檢括、平息民亂。
他們語氣雖然平和,但忠言逆耳,有些像是下最後通牒的意思。
而杜妗顯然不能把郭子儀、李光弼也刺殺了。
“得打一仗了。”薛白緩緩道。
杜妗原以為透過她那些無孔不入的刺殺、恫嚇手段便能應對,沒想到要興兵,這超出了她的能力,連她也不免有些擔憂。
“可若這次郭子儀、李光弼、封常清等人也站在對立面。”
“那也得打。”
薛白已然考慮了很久,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
自從鄭州民變的訊息傳出來,朝廷便多次下詔,命令河南道官兵平叛,可民變反而愈演愈烈。
真假如何且不談,但雪花般遞到御案上的奏摺似乎想要嚇倒薛白。
眼看薛白沒有被嚇倒,反而一開春就三令五申,要嚴查地方上春苗貸的進展,凡有地方官員敢夥同大戶放高息者,立斬不饒。
這種態度使得地方官更無心平叛,民變遂向東都席捲而來。
河南有一部分官兵眼看著“亂民”過境卻不阻攔,而各地也有不少安撫使沒得到勤王的詔令就私下率部趕來。
相比於安史之亂,這場叛亂本身並不大。波及的地方很小,也就是東都周圍,但偏偏圍住了天子;人數也不多,便偏偏天子身邊能調動的兵力也少。
薛白沒有調動關中的郭子儀前來,只是命老涼接管了洛陽的防務,命姜亥東進平定民亂。
姜亥的兵馬一出洛陽,那所謂的亂民便立即東撤,姜亥遂一路追擊,卻是數日不得一戰。
而就在這時候,來瑱、李峴等地方安撫使也陸續率部趕到,請求進入洛陽守衛。
奏摺遞進宮中,薛白全部拒絕,並勒令他們各回駐地,否則以謀逆治罪。
諸鎮卻都不肯走,皆表現出擔憂天子安危,忠心耿耿的態度。
他們並沒有完全撕破臉,實則給薛白留了一條退路。
這倒是讓李泌有些許意外。
當年,他輔佐李亨與薛白爭天下,李亨都不曾有過如此局面佔優的情況。
反而這些世族看似一盤散沙,利益一致時竟展現出了極強大的實力。
只是,隨著更多的兵馬齊集洛陽,諸鎮卻沒有急著攻城,莫名地又等了兩日。
李泌略略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那邊,李成裕急得團團轉,終是找到了李泌相詢。
“先生說如何是好?我幾番催促,來瑱、李峴等人,他們偏是不肯攻城。”
“敢問李公,你可是他們的主帥?”
李成裕只是反對變法,他家大業大的,並不想擔那謀逆的風險,連忙擺手道:“當然不是,我不過是隨之倡義。”
李泌道:“既不是主帥,催促自然是沒用。”
“但我就不明白了,眾人既然有膽量領兵來逼宮,都沒了退路,怎麼到了城下反而不攻城?”
“鬧餉是一回事,變兵又是另一回事。”李泌道,“只要箭未放,刃未沾血,聖人一服軟,他們便不是造反,而是勤王。”
“薛逆若能服軟,事態便不會到此地步。”李成裕停頓了好一會,又補充道:“何況此番我等興兵討逆,是因薛逆根本不是皇室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