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點了點頭,把悲天憫人的表情擺得很足。
但是在內心深處,卻將這筆賬算得非常清楚。
這其實也是在做生意,付出去的幾十萬傾公田是投進去的本錢,等獲漢軍心向天子之後,就可以替他賺錢了。
到那個時候,世家大族、富戶鉅商、甚至是諸侯王的土地,豈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
土改,先從自己開始,然後再到別人。
有了軍隊,什麼都好辦。
“募兵制和新軍功爵位制已經敲定,那麼再來說說這漢軍編制的事情。”
“諾!”
開設水衡錢莊可以提高漢軍兵卒的待遇,不讓兵卒寒心。
推行募兵制可以增加兵員的數量,緩解兵員不足的窘迫。
提高底層兵卒和軍校的錢糧品秩,可以讓百姓踴躍從軍。
恢復軍功爵位制,能夠鼓勵兵卒將士在沙場上奮勇殺敵。
這四項舉措推行下去,漢軍戰力提高几乎就指日可待了。
但是軍改的目的可不只是要提高漢軍的戰力,還要革新漢軍的編制,避免“軍頭”獨大。
在封建帝制之下,天子是最高的掌權者,掌握著天下所有的權力,自然包括所有的軍權。
可皇帝終究也只有一個人,不可能一人親自統領大漢近百萬的軍隊。
於是,就必須要將一部分軍權讓渡出去,讓將帥替自己來統練軍隊。
為了不讓將帥校尉將漢軍變成自己的私兵部曲,皇帝必須給他們加上幾道枷鎖。
這第一道枷鎖就是把軍權分為一分為二,一是調兵權,二是統兵權。
天子透過虎符制度來控制軍隊的調動,沒有虎符,所有的軍隊不得擅動,這就降低了將校作亂的可能性。
至於統兵權,則逐層下方給將帥校尉,由他們負責日常統兵。
在原來的三公九卿制度中,太尉或大司馬只有統兵權,沒有調兵權。
者看起來不會出現太尉和大司馬獨擅軍權的可能性——畢竟軍隊調動要聽天子的。
但是,所有的制度都會有漏洞,漢軍是由人組成的,那麼就必然帶有人的弱點——講感情。
一個校尉統帥一營兵馬十幾年,營中所有的君侯和隊率都是=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
那麼營中就極有可能出現“只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的情況。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擔任大司馬或者太尉時間久了,就可以把親信安排成校尉,以此掌握整支漢軍。
將帥的威望高到了一定程度,有沒有虎符,反而就是其次了。
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