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錯。
現在的確有一個唐國。
這個唐國跟晉國沒什麼關係,是一個祁姓的諸侯國。
好像也不對???
那個堯後裔建立的唐國,還是跟晉國有點關係的。
這個關係是周王室滅了唐國,分封叔虞在唐國的故土,也叫唐國。
晉國一開始的國號就是“唐”,國君世襲侯爵爵位,後來姬燮即位,改國號為晉。
因為“滅其國,不絕其祀”的關係,周王室將堯的後裔則改封至現今河南唐河縣、湖北棗陽市一帶,依然是叫唐國。
目前唐國是楚國的一個“國中之國”,算是楚國的附庸。
隨國跟唐國是鄰居,一樣是被楚國全面包圍。
隨國比唐國更慘是,隨國從上到下除了國號之外,一切都是楚國的。
通透的來講,楚國已經滅掉了隨國,開始顧著吃相之後,保留了隨國的國號。
然而,隨國已經是名存實亡的現狀。
別問呂武為什麼會知道那些。
問就是晉國被“蜀地會盟”搞得無比火大,賣力地收集相關的情報。
國君與在“新田”的諸“卿”一陣合計,覺得跟楚國打是五五開的局面,不敢現在去招惹楚國,打算將參與蜀地會盟的其餘列國,一個個拉清單算賬。
呂武聽到訊息的時候錯愕了。
夭壽!
晉國竟然開始慫啦?
那麼,作為諸“卿”之一的呂武是不是該收著點,不要老是想著懟天懟地對空氣?
好像也不對啊!
呂武應該考慮的是讓晉國重新振作起來,要不這個“卿”當得也太沒滋沒味了。
花了半個月的時間。
呂武重新來到“新田”,氣都沒功夫喘一口,直接到宮城求見國君。
等他見著國君,發現其餘的“卿”竟然全在,其中包括解朔。
“陰卿來矣?”國君看似有些抱怨。
有點身份和地位,誰不想長期待在“新田”這個國都呀?
真沒見過成為“卿”之後,還老想著回去封地的人。
不待在“新田”很難獲得第一手的訊息。
有些事情發生了,不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極可能會出大事的。
國君的抱怨,很大一部分是覺得呂武不爭氣,再來就是呂武不在,會導致國君莫名的心虛。
造成國君心虛的原因有點小複雜。
元戎智罃這人儘管控制貪慾,更多的時候壓根就控制不住,顯得有些貪婪過了頭。
智罃要是隻光貪婪也就算了。
他在弒君風波漸漸過去之後,不再像開始之初會給國君面子,展露出一個晉國元戎該有的崢嶸,可勁地壓制國君,擠壓屬於國君的權力。
國君很指望中軍佐韓厥能幫一把。
然而,韓厥又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碰上事了的第一選擇是退縮,只有感覺會對晉國造成極大負面影響,才會有限度的硬一下。
其餘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