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也能領兵作戰,但是他更加擅長治理地方。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曾經的幽州牧劉虞的獨子—劉和。
此時,這三人正聚在一起,商討幽州南部之事。
此三人都心知肚明,憑著他們三個人的能力,在上谷郡也許還行,但在天下間,還真有點不夠看。
自立之路是不可取的,投靠他人才是最好的出路。
此時的鮮于輔算是三人中職位最高的人,於是率先對著閻柔和劉和說道:“兩位賢弟,據可靠訊息得知,涿郡已經易主了。
新任主人乃是幷州牧韓成。
此人年齡不大,但頗有手段,在伊河畔用六萬大軍打敗了袁紹的八萬大軍。
他佔領涿郡之後,上谷郡也許就是其下一個目標,到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
鮮于輔的言外之意是:我們是投靠於他?還是另投他人,和他對抗?
劉和知道自己的能力,治理一方還算可以,但這種戰略性的問題,自己並不能給出很好的建議,上谷郡的最終去向,還需是鮮于輔和閻柔來商談決定。
今天對劉和來說,就是來聽聽的。
於是乎,劉和率先站起身來,對著兩人客氣地說道:“我對此事沒有任何意見,你們說投靠誰,我就跟著投靠誰。
只是希望你們二位在商談的過程中心平氣和的,慢慢來,不要傷了和氣。畢竟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是曾經共同戰鬥過的兄弟。”
鮮于輔和閻柔對劉和的話,十分贊同。
慢慢商討,才有結果不是。
在劉和說話間,閻柔便在心裡盤算著。
待劉和說完,閻柔對著鮮于輔柔和地說道:
“鮮于輔兄,現在天下間的諸侯已經越來越少,給我們所留下的人選也不多了。
我明人不說暗話,幷州的韓成和兗州的曹操,我比較看好這兩人。
至於冀州袁紹,揚州袁術,徐州呂布之流,我並不看好。
所以說呢,要麼我們歸順韓成,要麼我們投靠曹操,對抗韓成。
我比較傾向於歸順韓成。”
鮮于輔聽完閻柔的話,也是柔和地對著閻柔說道:“賢弟,從人選上來說,我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除了幷州的韓成和兗州的曹操,我觀這天下,無人能取之。
但我比較看好曹操,此人心繫百姓,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且心胸寬廣,定是走到最後之人。”
閻柔笑了笑,接著鮮于輔的話,說道:“鮮于輔兄,單從為人品格來看,韓成和曹操兩人相差無幾。
這兩人都是心繫百姓,知人善任,且心胸寬廣之人。
但是曹操畢竟年長一些,經驗豐富一些,故而在軍事上能比韓成強出幾分。
韓成如此年紀便能有此成就,我覺得韓成比曹操厲害一些才是,走到最後之人應該是韓成才對。”
鮮于輔聽完閻柔的話後,面色不變,但內心十分著急。故而語氣略微有點急促的對著閻柔說道:
“賢弟啊,人是會變得。韓成現在年輕,對人生的感悟還沒有那麼深刻,若到了曹操現在的這個年齡,也許就不會是現在的這個樣子啊。
古人說:三十而立。
韓成還未到三十,還是嫩了一些。
若好好發展,聽信良言還行,若不好好發展,我們跟著他,前途可就是一片黑暗了啊。”
閻柔雙目緊緊注視著鮮于輔,心中暗道:“今天的鮮于輔怎麼了?和往常不太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