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鮮于輔為人算不上正直,但也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之人,今天的這些話,明顯偏向了曹操。
難道鮮于輔已經投降了曹操,今天是專門來勸說我的?”
此時的鮮于輔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的不妥之處。
鮮于輔的話,確實很偏向曹操,一是鮮于輔自己十分看好曹操,二是近幾日,鮮于輔的府中來了一位熟悉的‘貴客’。
此‘貴客’是鮮于輔的知己好友—田豫。
鮮于輔是幽州漁陽郡雍奴縣人士,和田豫是同鄉。
兩人的關係十分好,曾經一起拜師求學,一起練習武藝。
兩人成年之後,皆在幽州任職。
只是一人在劉虞手下任職;一人在公孫瓚手下任職。
雖然主公不同,但一點也不影響兩人的關係。
鮮于輔剛剛掌管上谷郡之時,還曾四處打探田豫的訊息,想讓其擔任自己的長史,共同管理上谷郡。
然而,自從公孫瓚開始魚肉百姓之時,田豫便脫離了公孫瓚,直接南下,投奔了兗州的曹操。
曹操十分愛惜田豫的能力和才華,任命其為弋陽太守,治理一方。
田豫為了感謝曹操的知遇之恩,便主動請纓北上幽州,打算趁韓成和袁紹征戰之際,遊說鮮于輔歸順曹操。
田豫此人,可以說是三國中最低調的名將。
此人有膽略,有辯才,有風骨,有能力,可以說是一名‘完美將軍’。
在歷史上,田豫可是曹操北方的防禦屏障。
而且對外能夠震懾少數民族,讓其不敢入境一步;對內訓練精銳騎兵,輔助曹操爭奪天下。
可以說曹操能有最後的成就,田豫功不可沒。
經過田豫的一番遊說,鮮于輔便在心中生出了投靠曹操的想法。
故而在今日的商量中,處處為曹操說話。
閻柔思索了片刻之後,剛毅果決的對著鮮于輔說道:“鮮于輔兄,我還是比較看好韓成。”
鮮于輔聽到閻柔的話,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之情,語氣冷淡地說道:“賢弟,人各有志,我不強求!
既然你已經心有歸屬,那麼我們的緣分已盡。
若以後在戰場上相見,我們只能各憑本事了。”
閻柔還未開口,劉和便趕緊出來打圓場般的說道:“你兩位先不要著急。
我聽了二位的話,心中有了一個想法。
既然兩位誰都無法保證韓成和曹操誰能走到最後,那不如一人投靠一個如何?
況且你二位都是才能卓越之人,若在一方勢力,發展的時候定會掣肘,還不如在兩方勢力中,各自發展各自的呢。
萬一韓成是最後成事的人,那麼有閻柔在,鮮于輔兄及其家人不也可以保全一番;
若曹操是最後的成事的人,那麼有鮮于輔在,閻柔及其家人不也可以保全一番?”
鮮于輔和閻柔兩人聽到劉和的話後,眼中一亮。
劉和的話,才像是最好的出路。
既能滿足個人的願望,又能在最後的時候相互保護。
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