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後面幾句,屬下不是很贊同。
現在的奮武軍和我們對戰,沒有一丁點的勝算,故而不存在引誘我們再此處繼續交戰的可能性。畢竟,若我們把他們都滅了,他們燒了我們的糧草又有何用?”
逢紀說完之後,郭圖再次說道:“元圖,別說的這麼信誓旦旦的。萬一我軍因為斷糧而輸,這巨大的責任,你是承擔不起的。”
逢紀也不甘示弱的說道:“公則,你這話說的就嚴重了。我只是和你有不同的意見,難道就要承擔戰敗的責任嗎?”
郭圖再次說道......
袁紹見兩人爭論不休,優柔寡斷的毛病又犯了。
也正在此時,想起了多謀善斷的田豐。
若田豐再此,自己何須如此?
便對著一旁的荀諶問道:“友若,你覺得現在的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好?”
荀諶知道,無論怎麼說,必然會得罪郭圖或者逢紀中的一個。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這兩個人,都是小人無疑,要不然也不會爭論不休。
故而荀諶在心中默默的嘆了一口氣,然後對著袁紹說道:“主公,屬下以為此時撤軍與不撤軍,皆有利弊。屬下能力不夠,無法定奪。”
袁紹的臉上閃過一絲失望之色,思索了片刻之後,便對著郭圖和逢紀說道:“公則,元圖。你兩人也別爭了,都是為了我,我知道。現在我決定暫時撤軍了。”
郭圖一聽,用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樣看著逢紀。
袁紹看到了郭圖的所作所為,便對著‘臉紅脖子粗’的逢紀解釋道:“元圖,你說的也很有道理。但我感覺,我們現在撤軍,然後安營紮寨,派遣大量騎兵捉到這股埋伏在冀州內部的奮武軍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無論逢紀聽與不聽,袁紹都不在意。因為對袁紹來說,很多事情,有個態度,便已經很不錯了。
當撤軍的命令傳到了鞠義處,鞠義卻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再戰一會兒,我們的軍隊就要形成對奮武軍的合圍之勢了,現在撤軍,豈不是前功盡棄?”
鞠義的話,很快的便傳回了袁紹的耳中,袁紹一拍戰車的圍杆,殺氣騰騰的對著傳令兵說道:“鳴金收兵!不收兵者,殺無赦!”
鞠義聽到袁紹的強行鳴金之聲,心中失望之極。
而袁紹看著前方的鞠義的眼神中,帶著滿滿的怒火。
......
袁紹軍的人馬眾多,每日的糧食消耗,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故而,袁紹在後軍中足足留下了十員大將以及六萬餘名士兵負責護送大軍的輜重糧食。
這次出事的護送糧草事件,便是由主將蘇由,副將眭元進和呂威璜,率領的二萬人所造成的。
原來在年初之時,奮武軍的趙孚和耿武便帶領一萬大軍,經兗州來到了冀州。
雖然趙孚和耿武對袁紹的仇恨很深,但經過時間的推移和在閔純的不斷勸說下,兩人心中的仇恨逐漸淡了下去,在也沒有那種‘見面就是幹’的衝動了。
兩人也逐漸的懂了一個道理:報仇還是要用腦子的。
若因為報仇而損失了大量的奮武軍士兵,這不就是本末倒置了?
畢竟,活著的人永遠比死人重要。
觀念大變的趙孚與耿武,一邊派人前去鄴城打探訊息,一邊帶領軍隊,小心翼翼的在冀州境內穿行。
當袁紹的二十五萬大軍出了鄴城直奔常山郡之時,趙孚與耿武感覺機會來了。
然而探馬帶回來的情報,讓他倆的激情瞬間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