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鄴城兵力空虛之時,曾經被張燕帶領黑山軍佔領過,自此以後,袁紹就加強了鄴城的防禦。
雖然此刻袁紹帶走了二十五萬大軍,但在鄴城之內,依然還有袁尚帶領的三萬精銳軍隊鎮守。
一萬對三萬,數量上有巨大的差異;
鄴城內的袁紹軍皆是精銳,而趙孚與耿武只是率領了一萬普通計程車兵,質量上有巨大的差異。
無論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雙方都有巨大的差距。
趙孚與耿武便在心中打起了‘退堂鼓’。
這樣子回去,丟失面子是小事,能不能全身而退卻是大事。
於是乎,對冀州地理位置很熟悉的耿武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能不能乘袁紹兵臨常山郡之際,率領這一萬人馬北上,截斷袁紹的糧道?
同時既能平安的到達常山郡,又能建立功勳。
此番前來,趙孚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聽到耿武的建議之後,略微一思考便同意了。
於是乎,兩人帶領一萬奮武軍,來到了冀州鉅鹿郡南和縣南三十里處,一個叫做驚龍崗的地方。
驚龍崗雖然不是什麼戰略要地,但若從鄴城往常山郡的前線運送軍糧的時候,選最快的路,必然會經過這個地方。
無巧不成書。
因為在鄴城內籌備糧草耽誤了幾日,當袁尚將糧草交到主將蘇由等人的手中之時,距離交糧日已經差不了幾天了。
雖然袁紹走時,曾經對三人再三囑咐,讓三人知道糧食的重要性。
但蘇由的心裡依然發急,畢竟是跟隨袁紹多年的大將,很懂袁紹的脾氣。
若袁紹打了勝仗,自己晚幾日到達則無傷大雅;若袁紹前方失利,自己必然是袁紹的‘替罪羔羊’。
故而蘇由建議經驚龍崗走最快的路徑。
但眭元進覺得走最快的這條路,路徑不熟,不安全。
雖然在途中會派出大量的探馬,但情況未明,不建議走。
蘇由便對著眭元進說道:“都是在主公的統治地區之內,也許會有數百人的小山賊團伙。但我們有兩萬人,不去打山賊的主意,山賊都該謝天謝地了。”
眭元進雖然感覺蘇由的話好像很對的樣子,但總感覺哪裡不對,卻又說不上來。
於是乎袁紹的運糧隊便經過驚龍崗,用最快的速度,將糧食送到前線。
耿武知道,運糧隊必然會派出大量的探馬。
便令士兵們在驚龍崗的道路上,挖了許多鴻溝,並鋪上一層木板,然後再用土掩蓋。
同時趙孚率領著大軍,隱藏在二里的探查範圍之外。
人走在木板上面,絲毫沒有問題;但沉重的糧車從上面經過,必然會掉到鴻溝裡。
當糧車掉進入鴻溝之時,負責觀察的人則會將這個訊息快速的彙報給趙孚,趙孚便率人從二里之外的埋伏之地殺來。
到了驚龍崗時,趙孚軍沒有與袁紹軍計程車兵過多的糾纏,直接將手中的火把扔了出去。
因為在鴻溝內,早已準備好了乾草等易燃物,遇火即燃。
況且此戰,只要燒燬了袁紹的糧草,則就是最大的勝利。